凯雷并购徐工案,促使中国政府确立了较为明晰的规则,大浪之后,私人股权投资正在齐赶大潮流
2006年11月24日,凯雷投资集团(The Carlyle Group)宣布,将领导一个私人投资财团出价55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巨头台湾日月光集团(ASE)。
仅3天前,分时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获得凯雷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的消息传出。该项业务从双方接触到最终签署注资协议,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或许,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再也不是那个单靠“总统俱乐部”的威名行走于江湖的凯雷了。此前,凯雷一直有总统俱乐部之称,这缘于1987年它组建之后,陆续有一些政界大人物加盟,比如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
这一因素成就了凯雷在军工行业投资方面的成功。不过,从2003年起,人们可以忘掉那个高高在上的称谓,情况变了!它需要也必须在更多领域证明自己,当然也是形势所迫。
现在的情况是:人们一边抱怨着全球流动性泛滥,一边又积极参与其中并获取“阿尔法”回报(Alpha,即高于市场基准水平的超额回报)。目前这种状况令任何人都难以阻挡。
如此导致全球金融气候大变。几年前,对冲基金还独享“金融秃鹫”的美誉,但现在,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 Fund)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资产管理业务,簇拥着最近一轮并购潮的兴起,其中,经济增长较快、市场开放加大的新兴市场,已成为私募基金看好的重要市场——在中国,则演绎成所谓“斩首行动”。统计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平均每6件大并购案中就有1件是由私募基金主导的。
尽管3年前,凯雷在其董事长郭士纳眼中,还是惟一的全球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现在则已大不相同,单单在中国,就有华平、KRR、贝恩、高盛等趋之若鹜。据预测,2006年中国可能吸引至少60亿美元的私人股权投资。仅今年第一季度,投资者用于全额收购、股权购买和风险资本的资金,就是去年同期的8倍,达到39亿美元。
如今,大鳄再度接踵而至。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已经将进军中国的调子扯到最高。11月22日,这只号称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本基金宣布,同时聘请前汇丰控股主席庞约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以及前中国网通CEO田溯宁为公司资深顾问。
如果温习一下郭士纳之于凯雷的情况,就会发现,现在所看到一切其实早就有因可循。两年前,当郭士纳宣布从IBM退休时,便接到八九家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的电话。他会见了五家,并最终选择了凯雷。他的理由是,“凯雷是由一群希望建立一个个公司的个人组成的机构,他们对于创造一家公司或一个组织感兴趣,而许多直接投资基金只对进行交易感兴趣。”
郭士纳说,我们将在下一个10年里看到:竞争将日益加剧,几乎每个行业的生产能力都大幅增加,这将对所有产业中的公司形成巨大压力。你将会看到更多的公司民营化,更多的公司分立,以及由政府或企业领导的整个产业的重组。所有这些,都将为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提供更多参与机会。
郭士纳还十分了解中国,他当时说,“在中国,对于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而言,最大的机会在于中小型的国有企业。凯雷集团不能购买那些巨型国企,中国政府也不许那么做。”事实上,凯雷也这么做了。
不过,两年之后,凯雷收购徐工案,却在中国掀起了持续一年的大波澜。表面上看来,最终得来的注定是妥协之果,但此役令其得到了响亮的名声,而且,对于整个私人股本投资界而言,一直被忽视的“红利”还有,凯雷并购徐工案,促使中国政府确立了较为明晰的规则,大浪之后,私人股权投资正在齐赶大潮流。现在你看到的,无非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