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真正优秀并等到了今天的企业已经成为基金狂热追捧的对象,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傻钱时代,无数“大行”拼命追逐一个企业的现象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
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开始习惯用“傻钱”来称呼投资基金了。
一位企业家甚至描述说“钱很多、人很笨”,这位企业家曾遇到被基金疯狂追逐的案例。
当日,他在滑雪场,一位陌生人据说是从香港跑到滑雪场找到了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是来给你送钱的。”他笑,不以为然。这个人随后殷勤为他买单,弄得他莫名其妙。当天中午吃饭时,这个人上来换名片,他才知道对方竟来自于某国际大投行。
谈判在之后几日展开。不过至今无果,这位企业家现在以谨慎的态度,试图与更多投资人展开谈判,以便更从容地做更好的选择。
从2005年开始(甚至更早),中国的企业家们见得最多的就是投资人,几乎所有受访的企业家都会谈到他们与多个投资人的频繁密会。到2006年,投资人这个神秘而低调的群体渐渐变得亲切而平凡起来,一位搞投资的朋友自嘲说,投资像买卖大白菜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2006年上半年在中国注册落地的基金与2005年相比出现大约数倍的激增。在“谷歌”上,你仍可以看到无数的关于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基金群落正在落地于中国的途中,无数的投资人用不同的口吻讲述他们看到的中国的巨大机会。
“他告诉我,我的价值是多少,这个数字完全超出我的意料。”那位被基金疯狂追逐的企业家透露。这其实也是多数接触过投资人的企业家的反应,投资人的出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在2004年(或稍往前的时间),要拿到投资人的钱肯定要过五关斩六将,且条件苛刻。但现在,尤其是2006年上半年,形势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大量傻钱的涌入,使市场内稀缺的企业资源价格迅速抬升。
一位曾经拒绝过某大行的企业家说,当我告诉他结果时,他瞬间有如电击,我甚至能感觉到他快要哭了,这让我也十分震动。另一位企业家说,某某基金投资人的拜访让我深感失望,我最后对对方说,“你们是这样大的一家基金,你用这样低三下四的口吻跟我讲话,让我很难过。”——这些都发生在2006年。
但在2006年前后,另外一群实业家的命运却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两年前,他们急匆匆地投入投资人的怀抱,尽管他们面对很苛刻的条件,而且要无数次忍受对方的百般挑剔,他们甚至多数面临失去控股权的危险,但最终获得的却是极低的价格……随后,投资人的到来使他们享受了短暂的现金流充裕的快感,并一度被称为“投资人的宠儿”。
但这些光环被迅速剥去。一批急匆匆以渴望的心情和苛刻的条件获得投资的企业,在2006年陷入危机。
2006年7月底,由于投资人的抛弃,永乐最终落得出售给竞争对手国美的命运。慈济医疗以3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出让40%股权,现在仍“钱不够用”,据说正在考虑进一步开放股权筹资,虽说时逢投资人追捧医疗连锁企业的盛世,但早已交出大面积股权的创始人也只有一声叹息。另一个是大家熟悉的案例——蒙牛。摩根等的追捧使蒙牛迅速抓住了成长机会,但创始人牛根生目前握在手中的股权仅有6.18%,从股权层面来讲,牛根生本人已经不具备控制这家企业的资格了,这将为蒙牛未来埋下怎样的伏笔,似乎可想而知。但面对残局,当初的投资人似乎并不以在意,这并非他们考虑的范畴。
伴随这些企业的失落,他们中的一些创始人转而成为来收购自己的企业的代理人,比如替对方打压自己的股价,替对方说服其他股东,包括替对方谈判价格。这是创始人的无奈。
2006年包括未来,那些善于拿捏投资人、表现矜持、惜售的企业家将可能真正获得成功。一大批真正优秀并等到了今天的企业已经成为基金狂热追捧的对象,他们遇到了真正的傻钱时代,无数“大行”拼命追逐一个企业的现象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傻钱也在培养中国创业者重新审视自己,从容跟投行谈判价格,并获得最优条件。
其中的一些好的机会,甚至使一些投行的高层改变主意,变成了该企业的代理人,抛开自己的公司以私人名义投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