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在零售劳动力指数上的排名在不断上升,但要充分享受教育投资的成果还有待时日,这意味着印度在今后几年中将会保持领先
当零售商们选择市场的时候,他们必须考虑各国的人力资源状况。想要进入新的市场,离开了高素质劳动力的支持,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四类市场
为了帮助执行官们评估不同的劳动市场,我们设计了零售劳动力指数。我们运用以下四种类别,将依据劳动力指数和全球零售业发展指数进行绘图:
巨大的机会。乌克兰、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和印度有着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由于这些国家和西欧的相似性和数量较小、人口上同质的劳动力,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教育水平较高,也更具发展潜力。劳动力价格也要便宜得多。
机会巨大,但劳动力市场存在挑战。俄罗斯和中国无疑是零售市场的焦点。虽然他们人口众多,但高素质的劳动力数量十分有限。零售商们和其他的公司为争夺这一小群人而展开竞争。虽然中国有13亿人口,但2005年只有300万人(约0.2%)从大学毕业。在这些毕业生中,大概只有10%能够胜任大型跨国公司的工作。
激烈的角逐也转换为各层次雇员更高的周转率和对高级经理的挖角行为。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公司必须制定招聘和保留雇员的计划,提供有竞争力的报酬、明确的职业发展计划、充分的培训机会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限的机会。由于工业化刚刚起步和机构基础设施的欠缺,马其顿和保加利亚之类的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的教育体系以本土语言为主,只有少量的毕业生具备足够的英语能力。零售商们要继续关注这些市场,看看是否来了机会,或者劳动力的挑战程度有所降低。
机会有限,但劳动力优良。那些采取地区扩张战略或对冲风险的零售商们可以考虑在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这类国家发展。虽然对零售商来说,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不是最大的支出项,但他们不得不为智力投资。
中国vs印度
中国和印度有经验、高素质的劳动力都比较稀缺。随着这些国家今后零售市场的成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上升。 虽然他们受到同样问题困扰,但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战略。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对比突出了不同之处:
与印度相比,中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受到严密控制的市场和人口使得中国的成本结构低于印度。为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正在进行大力投资,以建立一个广阔的教育网络来培训劳动力。应向其灌输西方产业规范,与其它像印度之类的新兴市场进行有效竞争。
在未来几年,印度逐渐放缓的发展步伐和人口增长的加速会缩小其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印度在保留和发展劳动力方面有更有效的政策。该国的职业经理队伍正在迅速成长,教育系统也更庞大,雇员中存在着一种愿意和管理层进行合作的文化氛围。
虽然中国在零售劳动力指数上的排名在不断上升,但要充分享受教育投资的成果还有待时日,这意味着印度在今后几年中将会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