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有八十多个卫星电视台,没有一个做商务的,王伟胜的“阿里巴巴商务电视”可能正是他们需要的
文/本刊记者 刘建强
“我就是太喜欢电视台了。”王伟胜说。
这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喜欢它,就买下它,就像一个女人面对一件售价昂贵的衣服(尽管王伟胜不愿意说出收购所需的资金数额,他还是承认“数字很大”)。不同的是,买衣服是消费,买电视台是投资——一项回收期很长的投资。王伟胜是一个商人,他找不到见效更快的投资项目吗?
“那个阶段我已经过了,”他说,“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就想搞个高境界的东西。”
买下电视台
王伟胜执意不肯让我们的摄影师拍照。尽管我们知道温州商人一向低调,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已经更名为“阿里巴巴商务电视”的项目,王伟胜的名字可能还不会出现在中国媒体上。
买电视台的想法出现在2000年左右。当时,中央电视台到迪拜拍摄在当地经商的温州人,刚买了一辆宝马汽车的王伟胜自愿为摄制组服务。“当时迪拜有车的中国人很少。”王说。在汽车上,摄制组意识到王伟胜是此次拍摄的一个合适人选。“他们拍的片子可能已经播了,但是我还没看到。”
这并未影响王伟胜开始对电视产生兴趣。2001年,王把想买个电视台的想法告诉了在摄制组认识的朋友,很快,策划书做了出来。王想做中文电视台,论证的结果是,当地中国人太少,而他们也不会在电视上做广告。
买电视台的事搁浅,王伟胜继续做他的生意。很多经验表明,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念念不忘,最终十有八九会成就,所谓有志者事竟成。2005年,王伟胜提出收购收视率一直不理想的迪拜阿拉迪尔卫视。当年底,收购完成。
对于自己国家的电视台被中国人购买,阿联酋人并未表现出我们想像的不满。王伟胜说,阿联酋有四百多万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外国人。阿联酋人对这桩交易的态度可能与此有关。
阿拉迪尔卫视覆盖中东及北非地区21个阿拉伯语国家,内容以宗教和娱乐为主,大约有4亿人能看到它的节目。在王伟胜看来,同类电视台太多、自身缺乏特色是阿拉迪尔卫视衰落的主要原因。在王伟胜的设想中,取而代之的“阿里巴巴商务电视”将成为中国人和他们的产品的舞台。
商务电视
很多阿拉伯国家对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产生了依赖,但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都被中间商赚走了”。王伟胜的这种感触很多在外经商的温州人都有。本刊曾采访过的在俄罗斯、中东经商多年的温州哈杉鞋业董事长王建平对此更有切肤之痛:“没有品牌,因为没有文化一起输出。他们只认识一个中国人,就是成龙。”
1998年,当王伟胜第一次踏上迪拜的土地时,他就被当地人喊作“Jackie Chan”(成龙的英文名)。次年,他与刚认识不久的北京籍商人刘海涛(也是此次收购的合伙人)一起创办了非赢利网站“迪拜华人网”。打开网站,可以看到“我是一个袜子销售商,各种袜子都有,而且价格也很便宜,不知道那边会不会有市场”、“有在迪拜做化妆品生意的朋友吗?欢迎联系我”等诸多留言,并且都有人认真回答。王伟胜把这个网站称作“迪拜华人的网上家园”,他也借此感觉到媒体的重要。
王伟胜放弃了做中文电视台的打算。“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才站得住脚。我跟我的合伙人刘海涛商量,怎么能又拿下来又赢利?”最后他们决定“走商务这条路”:“很多阿拉伯经销商都知道中国商品好,但是不知道是在中国哪个地方生产的。他们需要这么一个平台。”同时,从迪拜华人网的情况来看,国内有很多商人也对迪拜有浓厚兴趣。“阿拉伯世界有八十多个卫星电视台,没有一个做商务的,我们要做的正是他们需要的。”确信了这一点,王伟胜就有了必胜的把握:“即使节目做得再烂,商人们也会看。”
这样,王伟胜就可以憧憬未来:全面介绍国内的生产厂家,从产品到制作流程到企业文化,为“中国制造”铺路搭桥。
2006年初,广州海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王伟胜回到广州任董事长,负责商务卫视在中国地区的代理业务,同时,刘海涛在迪拜开始制作第一批电视节目。
“我们和半岛电视台用的是同一颗卫星。半岛电视台阿拉伯人都爱看,用同一个卫星,他们不需要装另外的设备就能看。”
迪拜生活
“阿里巴巴商务电视”定于今年8月1日开播,距王伟胜第一次来到迪拜已经8年。
1998年,王伟胜的一个朋友从非洲回国,提起了阿联酋的迪拜。“我当时连阿联酋在哪儿都不知道,还以为在非洲的哪个角落。”但是很快,王伟胜就被朋友的描述吸引了:“我觉得那个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当时,王在温州从事服装生产,他带了些样品飞往迪拜。
刘海涛是王伟胜在迪拜认识的第一个中国商人。刘是北京人,比王伟胜小8岁(37岁),当时来到迪拜已经7年。刘海涛为王伟胜在迪拜导游。“看了以后,我马上就决定留下来。中国的产品在那里很受欢迎。”
王伟胜初去的时候,迪拜的中国人还不多,现在经常在那里的温州人就已经有五六千。那时候生意很好做。“我第一年就赢利了,一直到现在,很顺利,没什么波折。”王说,当时有一些上海人在迪拜摆地摊,从他这里拿货,卖不掉可以退,一年能够收入二三十万人民币。很快,王伟胜就领略到了哈杉王建平描述过的中国商人间的“血拼”。“我最讨厌的就是这个,”王说,“自己杀自己。”
王伟胜称自己立足的根本是诚信,质量过硬。同时,他也由一个制造商转变为一个贸易商,这些年经销过的商品有服装、家具、床上用品等。“旺季国内有几十家工厂给我生产。”在这一过程中,王伟胜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血拼”的圈子。
王很早就在迪拜购置了房产,把家搬到了那里。他说自己已经适应了迪拜的生活,“比在国内还习惯”,在国内“倒成了半个老外”。每次回国办完事,王伟胜就会马上订机票飞回迪拜。
王引用关于迪拜的描述:一个用金钱堆出来的城市。因为盛产石油,当地人普遍富裕。没有名胜古迹,但是城市建设漂亮,有世界上惟一一座七星级酒店“阿拉伯之星”——酒店的出租车都是劳斯莱斯,总统套房一晚的价格合15万元人民币。酒店顶端有停机坪,可以用直升飞机将客人从机场直接接入客房。诸如此类的奢华设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有钱人到这里游玩。王伟胜的一个朋友想入住“阿拉伯之星”,才得知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因为收入高,当地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埋头苦干,休息天手机一定关机。“而我们半夜有客户打来电话都要接。”跟很多在迪拜的中国商人一样,王雇佣的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很聪明,有语言天赋。”有一个来王的公司应聘的印度人声称自己能说八种语言。更让王伟胜惊讶的是,他的印度雇员竟然跟他学会了简单的温州话,在与客户讨价还价时会用温州话向王请示。
王伟胜说,当地人大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欧美去读书,因此素质较高。迪拜是一个很有秩序的地方,对残疾人非常尊重,“不管到哪个政府部门都可以看到有残疾人任职,所有的建筑都有他们的通道、洗手间。”每座大楼都设有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不得占用。有一次王伟胜没有注意到标志违了规,接受了约合500元人民币的罚款。
外国人占人口绝大多数使迪拜成为一个很开放的城市,但是网络不发达,因为网络公司只有一家,是属于酋长的。王的公司一个月的网络费在国内“可以用一年”。
王伟胜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出生在迪拜。有一次,一个同样在迪拜出生的男孩子问他的父亲:“秦始皇是不是你的朋友?”这件事让王伟胜感到异域生活会使下一代对自己祖国的文化产生隔膜。去年,他带全家回国度假,浏览了很多地方,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对这块土地不至于太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