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巨资进入煤化工领域,是新奥燃气这支香港市场著名“气股”突围战的重头戏
文/本刊记者 王志强
王爱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下的一个偏僻小镇,在中国交通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名字。自从2006年3月份以来,这个盛产褐煤的小地方成为国内“燃气大王”——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频繁造访之地。
这与王的一项新生意有关。今年3月,新奥燃气(2688,HK)发布公告,宣布将投资数十亿元,在该地建设一个以生产天然气替代品为主的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据《内蒙古新闻网》报道,4月28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市长刘锦在达拉特旗新奥能源化工项目指挥部,召开了现场会议。刘锦就新奥集团有关负责人提出的在煤炭、水源供给和有关土地征收项目申报、环评报告、交通运输等方面问题,当场责成有关部门尽快协助解决,为该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新奥“煤化工”项目破题在即。
《中国企业家》去年曾经在《“新奥模式”待变》(2005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取消燃气接驳费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在中小城市兴建燃气管网、把接驳费作为主要收入的“新奥模式”不可能持续太久。谁能预料,还没等到接驳费取消,因为去年以来蔓延开来的“气荒”,新奥燃气就遭遇了气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斥巨资进入可以生产出天然气替代品的煤化工领域,正是这支香港市场著名“气股”突围战的重头戏。
早有规划的“煤化工”
在新奥集团未来的规划中,“煤化工”属于能源化工板块。这项规划工期20年、总投资达150亿元的项目虽尚未实施,但已经赫然列为继城市燃气接驳和分销之后,新奥集团的第二项重要产业。“新奥燃气投资的煤化工,将是未来新奥集团的主业。”新奥燃气在2005年年报中更有如此描述。按照王玉锁的产业构想,未来中国的能源肯定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和其他的机械能源都是补充。因此,把煤变成清洁能源,非常有潜力。
早在2003年9月,王玉锁就做出了涉足能源化工产业的决策,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考察和论证,新奥集团于2004年2月12日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协议,准备在当地上马煤化工生产基地。据当地官员称,该基地全部落成后,20年内可为鄂尔多斯市带来1500亿元的投资,并可建成一座年用煤1亿吨、年产煤化工产品4000万吨以上、集煤矿、化工、科技、教育、生活为一体的化工城。煤化工项目原料取自东胜煤田。东胜煤田是鄂尔多斯市四大煤田之一,所产的煤具有高发热量、低灰、低磷、特低硫等特点,被中外专家公认为世界上罕见的“精煤”,不仅是优质的动力煤,而且可为作为优质的化工原料。
而在王玉锁看来,煤化工项目其实是一个稍显另类的”煤变油”项目——盛产煤炭的鄂尔多斯能为新奥生产甲醇和二甲醚提供源源不绝的原材料,而甲醇和二甲醚正是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气的重要替代产品。
对于新奥来说,取得年产1000万吨优质煤矿的开采权,进而上马煤化工项目,将突破靠燃气接驳费和分销的营业模式,意味着巨大产业转型的一个开始。
2005年11月,王玉锁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说,国内“煤变油”虽然刚刚处于试验阶段,但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新奥也会进入这会领域。“其实不管是用煤变成甲醇还是变成成品油,其转变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个蒸汽,出了蒸汽我们用来发电,发电反过来给我们液化部门使用,让它们效率的转换能达到95%以上,形成一个内部循环。”在王玉锁的脑子中,以煤化工为中心,一个新的完整产业链已经比较清晰了。
根据新奥目前的规划,该项目一期投资为15亿元,最终将形成年产二甲醚40万吨、甲醇60万吨的规模,从而成为内蒙古四大煤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其中,二甲醚将可替代目前新奥燃气用量的10%至15%。
2006年2月,注册资本为9900万美元的新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成立。新奥集团以前述土地使用权、在该土地上若干在建工程及现金出资,新奥国际以及新奥燃气则以现金出资。目前,新能化工几乎所有的生产运行管理人员都已经集中到一起,并设立了新奥能源化工项目指挥部。
不过,对王玉锁来说,最大考验在于由于各省纷纷上马煤化工,目前国内甲醇和二甲醚的规划产能早已饱和。据国家煤转化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李永旺估计,中国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煤制油”和煤化工项目总生产能力已达5000万吨,计划投入的资金额高达1800多亿元。因此,新奥的煤化工项目,能否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文,尚是一个未知数。
“一石二鸟”之功
进军煤化工领域,对于新奥燃气来说,其实是“一石二鸟”之功:一是它可以成为一块独立的新业务;二是为新奥自己的燃气管网提供补充气源,降低天然气采购成本。
目前,新奥集团在内地各大跨区域燃气运营商中处于领跑地位——截至到2005年底,新奥燃气运营的项目城市已增至59个,接驳用户超过1070万户,覆盖人口超过3230万。
然而作为上游的气源问题一直制约着它的扩张。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西气东输”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2005年国内天然气上涨3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50%。气源不足,加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升,让新奥“跑马圈地”的步伐受到阻碍。据了解,在经历数年高速扩张之后,去年新奥仅签下7个城市的燃气管网经营项目。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天然气源都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集团手中。其中,中石油约占70%-80%左右。“民营企业介入天然气下游分销项目,首要的是要解决气源的问题。”王玉锁说,“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城市作为运营点,首先取决于附近有什么样的气源。”
据悉,新奥59个项目城市所用的气源大部分来自中石油的长庆气田,另有一部分来自中海油的渤海、东海气田和广汇等民营天然气供应商。这59家城市,大部分处于“西气东输”管道周边和沿海地区;在“西气东输”管道难以辐射的地区,新奥则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来供应。
2005年12月8日,新奥燃气自己建设的首家液化天然气专业气源生产工厂——广西北海涠洲岛LNG工程项目一期正进行投产前的调试工作。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分两期建设,首期投资1.5亿元,日产1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据了解,涠洲岛LNG工程项目的气源来自于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涠洲岛终端处理厂每天空排燃烧的废气,其产量仅仅为4-5万立方米。但这部分气源只能保证新奥在桂林、湛江等数个华南地区项目城市的气源供应。而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由于三家国有石油公司垄断,新奥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气源。王玉锁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指出,“关于民用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的前景,我们做过一些研究。我认为,民用企业进入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
“新奥可利用非管输系统供应二甲醚作为燃气,在气源紧张时,可确保现有项目的燃气供应。”王玉锁说。新奥集团在国内拥有最大的非管输燃气输送系统,包括拥有超过150辆压缩天燃气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车。发展二甲醚这种清洁能源不需要重新改变现有燃气管道设施。
“如果一切顺利,2007年初,新奥煤化工将具备年产40万吨二甲醚的生产规模,产品将先期进入安徽蚌埠以及周边市场,建立并完善营销模式,逐步向其它地区推广。”新奥燃气一位人士说。
新奥燃气业务构成变化 单位:千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 2004上半年 占主营收入比 2005上半年 占主营收入比
管道燃气接驳费 317452 54.1% 410962 48.1%
管道燃气销售 194788 33.2% 333228 39.1%
瓶装液化气销售 65082 11.1% 91566 10.7%
燃气具销售 9796 1.6% 17845 2.1%
合计 853601 587118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家》根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