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增:慈善的真相



公益和慈善,究竟是获得商业机会的筹码,还是一个企业家精神升华的必须?周星增的慈善之路,在这二者之间曲折上升 

文/本刊记者  刘建强 

前不久,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的名字出现在胡润2006年中国慈善家榜上。这是周第一次上类似榜单。“这回倒大霉了,”周星增说,“马上就要得罪人了。找你捐钱的人会越来越多,你不可能天天都去捐钱嘛。口气差一点,不耐烦一点,不一定哪天就在什么地方捅你一下。” 

一个温州人,建了上海最大的民营大学,又在建上海最大的养老院,为自己设立捐赠100所希望小学、领养1000名贫困儿童的目标,面对媒体,他应该说什么? 

“你们记者多敏锐啊,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反过来会说我虚。”但是在中国,说与不说,区别巨大。 

尽管周星增主张不要去追究富人做慈善的动机,“只要结果是好的就可以了”,但他剖析自己毫不避讳。公益和慈善,究竟是获得商业机会的筹码,还是一个企业家精神升华的必须?周星增的慈善之路,在这二者之间曲折上升。 

一个大学和一座养老院 

2006年4月19日,周星增筹划了5年的养老院在上海浦东奠基。“我妈妈说,你建好了我第一个来住,我爸爸说你让我住我就上吊。” 

“你等建好了再说住不住。”周星增对父亲说。周星增的养老院与父亲印象中五保户住的养老院不同,它不但有各种老年活动娱乐设施,还有自己的医院,同时还兼具老年大学的功能。在周的设想中,这个名叫“亲和源”的养老院将在大连、黄山、海南等地建立连锁,以方便老人旅游。“跟旅游团太累,价钱又贵,如果我们的连锁经营成功,那就方便多了。”周和他的经理们去日本、新加坡等地考察,发现那里的老人都想到中国来旅游,但是没有好的途径。“住在我们这里,时间上宽松,也不累。” 

5年来,周星增对养老院的经营模式考虑得很细致,但“前期肯定是亏的”,周星增说,这样的养老院只有在入院人数达到4000以上时才可能有利润,目前一期900多个房间,最多容纳2000人。“没有利润,养老院就做不大,也做不长,有了利润主要也是用在老人身上。我们不会赚很多钱,老人的钱,赚多了折寿。”周对养老院的期望是:能做出一个品牌,有一定规模,略有盈余。 

做养老院是周星增7年前在上海建桥学院奠基时提出来的。1999年,身在浙江天正集团的周(周在其中有一个独资公司)提出应该到上海发展,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是周的高中同学,对这个想法很支持。在筹备上海公司的过程中,周星增认为要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里产生影响,常规的投资不行。周曾在贵州工学院和温州大学任教10年,对办教育很有兴趣。“我们要融入当地,就要得到人家的承认,你怎么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当时上海的民办大学规模都很小,办一所上海最大的民办大学将会是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事。“这是出于我的商人的眼光。”周星增说。 

周的建议没有被采纳。高天乐认为,集团初到上海,马上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可能对集团的发展不利。周星增决定自己干,他开始鼓动自己的朋友们(多为同学)跟他一起办大学。周在朋友圈中有个绰号叫“蜂王”,意思是很有号召力,因为他为人大方,对钱看得淡,而且他曾是所在班级里惟一考上本科的人,“大家都认为我很聪明。”周对他的朋友说,做好教育,知名度就会很高,一个公司拿几个亿出来做广告也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效果,之后,再做什么事都容易了。跟周一样,朋友们也卖掉了自己的企业。 

周星增在上海得到名声的速度可能超过了他自己的预想。按他的说法,当时的上海市领导都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敢在上海办大学。一年后,建桥学院一期工程竣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随着学生的进入,周在上海的房地产生意也顺利展开。 

 周星增:慈善的真相

前不久,周的一个朋友来累计投资5亿元、已有8000多名在校生的建桥学院转了一圈,说:“我刚办了一个五星级酒店,真愿意用两个酒店换你的一个大学,换不换?”周说就是二十个也不换。办大学使周星增从一个外地人迅速进入了上海的主流社会,拥有了上海市人大代表、南汇区政协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常委等诸多身份。“企业家做大做强说穿了就是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你说做一个酒店和做一所大学哪个更能体现价值?每年看报表,学院的利润跟地产公司没法比,但是看到那些毕业的学生,你得到的精神回报要比地产公司大得多。”周在上海盖的房子很好卖,因为“买房子的人觉得一个办大学的人不会骗人”。 

尽管房地产是与办大学紧密相连的一扣,而且它也让周星增赚到了钱,但他表示自己无意在这个行业做大。“我缺乏在这个行业成功的必要的东西。”周指的是兴趣,还有这个行业所需要的官方资源。“搞房地产就像是养女儿,养大了嫁出去就不管了;办大学和养老院就像养儿子,老了是个依靠。即使建桥公司不存在了,学校和养老院也能存在下去。”“儿子”创造的经济回报少,但是周感觉平稳、踏实,而地产行业的价格波动则经常让他“心惊肉跳”。 

同时,“在商界时间久了,各方面没有提高,反而是退步的,包括道德意识。现在办了大学,对自己要求显然就高了。我对员工讲,对你们要求就是要高,否则人们怎么能够把子女送到我们这里读书?”周说,自己的身份逼着他要努力、不断学习,“现在我要去卡拉OK厅,自己肯定要考虑考虑了:是不是符合我的身份和形象。” 

建桥学院奠基时,周说他还要办一个养老院。现在,它正在接近实现。 

“蜂王” 

周星增说母亲对他影响很大。在周的描述中,这位农村妇女乐观、大方,愿意帮助别人,在当地人中是“民间领袖”。她甚至曾经请一个乞丐到家里住过几个月。当她生病的时候,“方圆几里的人都会跑来看望她”。 

周星增生于1963年,在四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与母亲相似,他从小在伙伴中就有很高的威信。小时候,周经常组织孩子们一起去河里捉黄鳝,由于分工适当,个人技能高超,总有可观的收获,这对于当时普遍处于饥饿状态的农村家庭是一大贡献。周对贫穷的记忆深刻。1979年,他拿到了江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在当地还无前例。“村里的会计肯定是我当了。”周对母亲坚定地说,因为村里的会计掌握着记录工分的重大职权。 

周的学习成绩和为人使他赢得了朋友的尊重和信任。从大学辞职下海后,周在生意上不与合作伙伴计较,“挣了钱愿意多分给他们”,于是当他决定在上海办大学时,受到他鼓动的人义无反顾。“他们看得出来,我这个人只要自己有吃的,就绝不会把他们饿死。” 

周星增认为上海有机会,就劝说他的朋友们都到上海发展,包括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周很佩服王的为人,大胆,豪爽,孝顺。“他当初‘胆大包天’(指王包租飞机),影响了我们一代人。”另一位对周星增影响较大的是林圣雄——浙江圣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已经在各地捐建了100所希望小学。有一天,两个人聚在一起,周问林为什么会捐这么多。林说,自己读书很少,心中总有遗憾,而且每办一个学校,在当地都很受人尊重,很有成就感,同时企业的形象也得到宣传。“我决定也要捐建100所希望小学的念头就是从他而来,”周说,“一个没有怎么受过教育的人都能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周的提议得到董事会的支持,每年300万元以内的捐赠不需要再通过董事会。 

周希望养老院能像建桥学院一样自己运转起来。“有了规模,做出来品牌,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参与进来。” 

慈善艰难 

去年,周星增差点儿放弃建养老院的打算,尽管他已经为此筹备了5年。“很麻烦。”周说。按照规定,公用事业用地不能够批租,只能是政府出土地,企业出资,两家合办。周说,既然是合办,政府就会派人过来。他们没有企业管理经验,但又要事事过问,而且过问后也没有权力决定,还要向上级汇报。周星增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建设,为此不断奔跑。“去年真的是不想办了。我高尔夫不会打,欧洲也没去过,这么累,生活质量又差,干嘛这么傻呢?” 

但是周又不愿意食言:“叫出来又不去做,也挺丢脸的,人家会说你欺骗舆论。”斟酌再三,他认为这件事是值得去做的,“为了一个好的结果,就要忍耐。”现在,政府以土地占有养老院40%的股份。 

建桥集团目前已经捐建了12所希望小学,而本来应该是14所——捐往其中两个地方的款项被当地政府挪为它用。这让周星增很恼火。后来,周星增把建希望小学的事交给了民盟。“他们特别认真。” 

建桥集团在捐建的希望小学所在地大多有地产公司。“不在当地做点事,刁难你的人太多。如果大量行贿,受贿者抓进去,我们也完蛋了。所以我要求各地的分公司,要送大礼就送给当地的人民,不送给个人。”这一策略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没怎么送礼,但是你做了这个事,他们也就不好意思再刁难你。”建桥各地分公司的经理也因此都成为当地的政协委员。周星增把这样的慈善称作是“规避风险”。“但是它也确实有意义,”周说,“每年过年我们都会收到来自这些学校学生的雪片一样的贺年卡。” 

对于媒体总愿意用国外企业家的慈善标准来衡量中国老板,周星增认为是不恰当的。他说,中国的老板都很年轻,大多40岁左右,他们是目前中国最有钱的人,同时也是欠钱最多的人。“他们还要继续发展,现在正是证明他自己的时候。”同时,与国外企业家相比,中国老板大多白手起家,对贫穷的记忆刻骨铭心,他们害怕子女再受自己小时候的苦。再有,中国的捐赠渠道也不畅通,现有的相关机构中很多退休下来的官员,他们的责任心“并不是很强”。政府对慈善行为也很少宣传和鼓励,“我有很多温州朋友每年都捐很多钱,但是他得到了什么?总要讲一点嘛。当然,你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而事实上,当宣传来临时,周往往回避。建桥学院所在的康桥镇政府曾打算把一条道路更名为“建桥路”,被周谢绝。 

周星增认为胡润慈善榜的积极作用很大,虽然它可能给上榜的企业家个人带来不少麻烦。“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变成被别人恨的人。大多数企业家都是想通过慈善改变自己的形象,得到别人的认同。” 

谈到自己喜欢的围棋(采访时,第三届“建桥杯”女子围棋赛正在进行),周星增的兴趣明显提高。 

“不要做政客,不要做企业家。”周星增曾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0438.html

更多阅读

周星驰:在一望无际荒原里的孩子

香港娱乐圈每隔几年就要出现一次“倒周运动”,以我有限的记忆,一次是李修贤大哥发起的,一次是王晶大哥发起的,今次战役则由香港中国星老板娘大姐大向太发起,“倒周运动”例牌首先由圈中大腕发难,之后一群曾和周星驰有过交集的人们一拥而

闲话周星驰电影中的一些搞笑破事 周星驰搞笑电影全集

周星驰星爷自从主演《功夫》以后三年间没有制作拍摄影片了。《功夫》当时获得了广泛好评,电影票房也大获全胜。剧情跌宕,人物塑造丰满,标准的惩恶扬善,当然少不了星爷招牌的搞笑,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搞笑更多的时候不是以语言的形式而是动

周星驰与朱茵的爱情故事 周星驰和朱茵

周星驰与香港女影星朱茵曾有一段爱情故事。他们俩人是在拍《逃学威龙II》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电影中,他们有一段演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玩亲吻的戏。而银幕之外,周星驰和朱茵互相欣赏。很快,两人便被圈中人以及娱乐媒体看成是一对

香港的周星驰 周星驰在香港的影响力

周星驰在香港长大、拍戏、成名,也在香港遭遇种种非议,他的心路历程与香港电影的兴衰相关,也与香港这座城市的命运沉浮息息相关。由此,香港人看周星驰,少了一丝内地语境的神化,或许会更贴近真实。黄金年代1988年,周星驰担任男主角的第一部电

我所认识的周星驰--《功夫》“金牌打手”饰演者:丁小龙

最近,香港影视界大佬向华强的太太陈岚炮轰周星驰的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我是从微博的微话题中得知此事,起因是近日网上有篇叫《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周星驰?》的文章中指跟周星驰合作多年的影视大亨向华强有黑道背景,对此向华强的太太陈岚很

声明:《周星增:慈善的真相》为网友萌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