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以中国航油集团派出的工作小组为前阵的国资力量,经过长达一年半时间的复杂交锋和斡旋,最终实现了中航油重组的任务
中国智慧在这次罕见的国际商业较量中彰显无疑。但中国方面为这次重组所付出的并不轻松的代价究竟将换回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一个怎样的未来,尚是一个未知数
2006年3月29日,一场历时16个月,涉及十几个国家、百余个债权人,净负债10亿新元的特大重组在东南亚金融中心新加坡落定。这一天,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重新上市。中国第一例国有企业海外重组案就此完结。
不过,对中航油沉浮的思考和其所能带来的价值,也许刚才露出冰山一角。
这已是近两年来翻腾中国政商两界的中航油话题第三次登上《中国企业家》封面。2004年8月,《买来个石油帝国?》把此前还几乎不为国内商界知晓、在海外独力打拼7年的中航油前任CEO陈久霖发掘出来,我们有感于其在海外大力并购的胆识、和因此招致的巨大艰辛。2005年1月,《谁搞垮了中国航油?》提供了中航油如何因投机亏损一步步陷入深渊的内幕故事,对个人和体制上的双重原因做出反省。现在,我们又力图呈现“中国企业海外重组第一案”如何曲折进展、各方利益如何博弈、个体命运如何颠簸的宏大画卷。
要解剖中航油事件,绝不可能局限于在商言商。因为其中涉及的利益方众多、力量庞杂,并在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2006年3月中旬,正当中航油事件步入收官之际,《中国企业家》派出记者前往新加坡进行了为期16天的实地采访。期间,中航油(新加坡)特别工作组组长、前任非执行董事顾炎飞;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治理评估委员会主席、新任独立董事长,康复德高集团主席林日波(Lim Jit Poh);中国航油集团法律顾问、新加坡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新任独立董事、腾福律师事务所高级董事林学芬(Lee Suet Fern);重组财务顾问,德勤财务咨询集团董事安德鲁·格里米特(Andrew Grimmett);新加坡证券投资协会会长大卫·杰乐(David Gerald);战略投资方、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苏庆赞(Tow Heng Tan)以及中航油(新加坡)前任CEO陈久霖等9位直接参与其中的核心人物先后接受了《中国企业家》专访,为我们通盘解读这桩中国企业海外重组第一案提供了详细的第一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