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自主专利和一颗买来的“芯”,肖志国领导的路明集团抓住了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黄金机会
文/本刊见习记者 何伊凡
“20世纪是微电子的时代,21世纪将是光电子的时代,这个时代中有我的位置。”站在大连路明科技大厦一层的光博物馆里,淡黄、粉红、青白……,五颜六色的光线把肖志国笼罩在中央。他的信心来自其手中一颗小小的芯片。在这个大小不到两平方英寸“小家伙”上面能够形成15000个光点,涂上路明自己研制的发光材料后足以照亮30平方米的房间,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之一,寿命却是其100倍。 这代表了光电子时代最重要的应用:半导体照明技术,即一种基于半导体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 英文简写LED)新型光源的固态照明。肖志国对此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传统照明是将电转化成热再转化成光,而半导体照明是将电直接转化成光。
这是一颗买来的芯。 2003年9月,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购了美国晶体技术集团(AXT)的光电子事业部,成立大连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这宗不到1000万美元的交易在全球商业风云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却在LED业内引起了轰动。
半导体照明产业有三个主要环节:发光外延片生长、芯片和封装,国内中低端封装领域的技术比较成熟,在作为关键环节的高质量外延片和芯片上却几乎没有竞争力,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甚至台湾地区。而原AXT光电子事业部的外延片生长与芯片设计技术水平处于美国第二,世界第四的位置,肖志国承认这起收购让路明最少缩短了10年的技术爬坡时间,“是一笔非常非常划算的交易。”
“9·11”之后
42岁的肖志国一直是位相当出色的光之猎手。1992年他把自己在中国社科院读研究生时的成果商品化,制成世界上第一代稀土蓄光发光材料。这种材料吸光10分钟即可以在黑暗中自发光12小时,而且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其高效的蓄光能力来自材料内部的微观晶体结构,这个结构如同一个陷阱,光电子掉进去后,爬出来的过程中就会再次发光。当时国际上还没有同类产品,他为世界增添了一个新产业——自发光产业。10年后,他创建的路明科技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蓄光材料及制品研发中心,旗下7家核心企业,16家合作企业占有全球蓄光材料市场70%的份额。天安门广场改造、人民大会堂、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金茂大厦,以及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法国巴黎地铁,甚至挪威船级社认可的船只均采用了路明的疏散导流及消防安全标志。
2001年9月12日,正在俄罗斯参加技术交流活动的肖志国得到美国世贸中心倒塌的消息。震惊之余,他想到了大厦内装配在楼梯和扶手上的发光条纹。因为1993年世贸中心地下车库爆炸时,楼内漆黑一片,疏散工作曾持续了6个小时,于是美国考虑引进一种能够迅速解决应急疏散的技术,1994年世贸中心维修时,就采用了肖志国发明的蓄光材料。
很快,美国《商业周刊》详细报道了“9·11”事件中世贸大厦的蓄光发光标志如何引导1.8万人在断电和浓烟的情况下利用1个半小时逃生的过程。闷声发财的肖志国一时名声大震,五角大楼改造过程中,第一项工程就是在它28公里长的走廊和过道上装备了路明的指引系统。然而,名利双收的肖志国意外发现,“9·11”事件也加快了这种产品的市场成熟度。
2001年,国内忽然冒出了200多家生产蓄光材料的企业,许多都在仿制路明的产品,路明工厂里排出的水甚至都成了宝贝,经常有人偷出去做化学分析,而肖读研究生时的指导老师和许多同学都被请出山担任技术顾问。同时,几家国际巨头也盯紧了路明,例如世界十大化工公司之一的德国赫斯特公司,一直不满足于获得路明产品的代理权,而是希望进一步获取完全的垄断技术。面对这种仅研究人员就有800多位的竞争对手,路明的压力可想而知。
肖志国和他的团队常常是白天和外商谈判,对方提出一个指标要求,肖志国拍胸脯应下,晚上就加班做试验。紧紧盯住市场导向搞研发,成为路明能够不断甩开竞争对手的关键。到2001年,路明的蓄光发光材料已经推出到了第九代,但之前每公斤材料售价近5000多人民币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虽然行业老大的位置仍然稳固,肖志国却感觉危机四伏,这时,LED的光芒开始在他眼前闪现。
恰在2000年左右,半导体照明市场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半导体照明市场的特点是,发光效率每提高10个lm/W左右,就会出现几种新的应用领域”。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说,1997年生成高亮度白光LED的技术实现突破后,发光效率有了质的飞跃。过去LED只能够照亮很近的产品,多用在电器指示灯,室外显示屏等方面,2000年前后,逐渐应用到小尺寸LCD背光源、手机背光、景观装饰等领域。“尤其是手机背光源市场,从1998年到2000年,中国出现了数百家下游封装企业,而且大多数都赢利了,可以说是手机市场的繁荣成就了他们。”
为了在新领域迎头赶上,肖志国进入了创新的第二阶段:集成创新。即购买比较成熟的资源,结合路明在发光材料方面积累的优势,缩短研发时间。
收购之战
2002年9月,路明收购了一家生产LED显示屏的专业公司——东方电脑集团公司大连分公司,这是肖志国从低端封装领域进入半导体发光产业的第一枪。在那时,并购一家市值20亿美元以上,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美国上市公司的光电事业部,肖志国还几乎不抱幻想。
然而,2003年AXT公司光电事业部意外遭受了重大打击,运营出现危机。AXT光电80%的半导体外延片和芯片一直供应给惠普公司,但2003年惠普的采购政策突然发生变化,取消了对AXT的全部订单,这一下子把其光电事业部推进了亏损的境地,到2005年5月15日,AXT甚至宣布,“作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将临时性停止生产光电设备。”受短期业绩压力,AXT放出风声:有意出售光电事业部。
一个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的机会似乎从天而降,不过接受这个机会对肖志国来说绝对意味着一次冒险。外延片和芯片要占LED产品全部价值的70%左右,但进入这个领域投资额度大,很可能需要把路明11年积累的全部家当押上。更为重要的是,2003年由于手机背光源市场饱和,LED照明产业在高峰之后慢慢出现回落迹象,此时收购一个上游企业,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高。
不过,勇气似乎是肖志国身上最可以挥霍的特质。1992年肖志国参加第二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时,有两位清华大学的教授一口否定了他的新产品,说这么好的发光效果,其中肯定含有放射性元素。肖讲的口干舌燥仍不能说服对方,无奈之下,他索性把发光粉末倒入水杯,一口吞进肚,正是这个鲁莽的举动为他赢了第一笔订单。“这样的人,看到强占行业制高点的机会怎么会不扑上去?” 肖的助理漆映东说。
果然,一次饭局中,肖志国偶然听到AXT光电正在寻找买家,他强作镇定,内心却狂喜,出门后马上打电话去订飞往美国的机票,订好机票才想起非典余波未了,而自己因感冒正发着高烧。心一横,一天吞了6次退烧药,强行把体温降到正常,提心吊胆地混出美国海关,又听说AXT光电的两个主要技术人员正要出差,他立刻换乘另一班飞机追到对方目的地的机场进行洽谈。
当时追求AXT光电的并非仅肖志国,原AXT光电高管何晓光博士2002年转投厦门三安电子,这是当时国内综合投资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发光企业。听说老东家要被出售的消息,他一度动员三安买过来,而且亲自为这件事去了6次美国。“到底是肖总在魄力上超过了其他老板,出手也快,抢在我们之前和AXT签了协议”。何晓光没有抢过肖志国,却在2004年大连路美芯片科技股份公司成立后,再次加入了这家以AXT光电为前身的企业,并担任副总经理,现在已是肖的爱将。
肖不仅引进了AXT光电的全套设备,技术,更为宝贵的是保留了整个精英团队,其中大部分人员迁到大连路美芯片科技股份公司,还有10多位博士留在美国,组成美国路美公司,由路明控股,主要开发外延片。
AXT总公司由来自台湾的美籍华人创立,各个部门的技术主力本来也都是由美籍的华人博士组成。马欣荣博士现任大连路美芯片技术副总经理,在AXT光电中他曾担任同一职务。马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像他一样,原AXT光电部门的员工到了大连后大多人职位都没有变化,甚至连原来车间里的班长也没有换。
他很满意目前在大连的工作环境,指着一个车间说:“在美国做的时候,空间很小,技术人员都挤在一起,大设备也要被放在不同的房间里,流程都被分割了”。马欣荣对国内廉价丰厚的人力资源感慨不已:“我相当满意国内中专生的素质,他们能很迅速掌握技术要领。你看这台设备,如果我想让它的机械手速度提高0.1秒,只要对那些中专生稍加指导,他们就能每人负责一个细小的步骤,记录数据,并反馈过来。而在美国的时候由于人员少,只能观察一个大动作。”这就是肖志国所要达到的效果,已经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自然最了解科研人员最需要什么。在一个方面他从不吝啬:“搞研发,只要你敢报我就敢批。”路明集团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始终维持在销售额的15%左右。
路明从并购中获得的一个几乎与人才同等重要的资源是AXT光电全部30多项专利。路明自身在发光材料上处于领先地位,拥有60多项专利,购并之后,路明集团已经成为除美国Lumileds、荷兰飞利浦公司、日本日亚公司外惟一同时掌握发光芯片与发光材料这两项半导体发光核心技术的企业。
2005年,由于半导体发光效率再次提高,液晶电视背光源和汽车车灯等新领域的应用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就在这一年,AXT集团的原CEO和CFO都被迫离职了。“据说是因为当初没有挺过危机,卖的太‘彻底了’,把一个金饭碗整个端给我了。”肖志国没有掩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得意。
2005年路明销售额在7亿人民币左右,其中只有1个多亿来自LED发光芯片,但是通过共90多项的专利资源储备,通过来自原AXT光电、国有大型半导体企业、路明自身等几股人才的组合,从技术潜力的角度上,路明集团已经具备进入业内“第一梯队”的资格。肖的标杆是行业老大日本日亚公司,从设备研发、原材料研发到封装及产品应用研发都有所涉及。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忧虑,压力来自于路美半导体发光芯片能否快速形成规模。2004年10月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投产,2005年开始规模化生产,产能目前在每月3000万颗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订单一度是生产量的10倍以上。肖志国计划尽快扩产,使产能达到每月5000万颗,年产6亿颗的水平。为了避免出现当年AXT光电命系一个大客户的困境,虽然路美芯片的产能暂时只够满足少数几家客户的需求,肖仍坚持尽量每个客户都给一点。“对光芯企业来说,建立客户资源可能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3年后量还上不去的话客户资源就会流失”。
按照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的计算,到2008年中国市场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有望达到250亿元。“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均分这块蛋糕,”肖志国说,“未来的方向是向更高功率的白光LED应用发展,最终将克服价格瓶颈进入日常照明领域,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如果处在行业的末梢,可能最后只剩下舔盘子的资格。”路美芯片未雨绸缪,现在就主要供给一些高端应用,包括汽车灯、移动设备辅助照明、交通信号灯以及最接近“照明”概念的特种照明灯具,例如牙医灯,矿灯等。
“LED将使未来‘灯’的概念与现在完全不同”,肖志国拧亮手边一个LED手电筒,麦芒大的光线强的让人不敢正视,“它可能是一条线,可能是一张纸,也可能是你所能想像到的任何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