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扬子江快运股权是海航通往“大新华”的必要一步
文/本刊记者 刘 涛
2006年1月12日,北京的一场雪让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魏幸雄在当晚举行的“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股权转让起印仪式”上找到了应景之辞。“瑞雪象征好收获。”他说。
多年奔走于海峡两岸航空界的魏幸雄刚刚升任中华航空(以下简称华航)董事长,而此次海航集团向华航等4家台湾企业转让扬子江快运49%的股份则圆了华航多年来进军内地航空货运市场的梦想。
坐在台下的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身着他在隆重场合惯有的打扮:深色西服,红色领带,米色长裤,当听到“瑞雪”二字时陈峰轻轻一笑。对他而言,瑞雪象征的好收获可不仅仅是来自引入了战略投资者的扬子江快运,在他的描述中,不久后海航集团酝酿了4年的“大新华”集团将从蓝图变为现实。
陈峰心中的“大新华”是指即将成立的中国新华航空集团公司(Grand China Air,为区别于现在的新华航空,简称大新华),囊括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股份、山西航空、新华航空、长安航空4家企业。
“大新华”的成立将使海航摆脱地方航空公司的形象,成为全国性的集团公司。
华航成立于1959年,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全球第5大航空货运公司。扬子江快运内部人士曾向媒体透露,近几年间,除华航外,三菱商事株式会社、UPS、TNT等都曾表示希望入股扬子江快运,但都因海航要价过高无果而终。而华航在联姻海航前曾与内地首家全货运航空公司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中货航)就入股事宜进行了7年谈判,却无实质性的进展。
消息人士称,拥有东航和中远集团两大股东的中货航不缺钱,更不想和别人分食利润。
这笔交易其实在2005年9月份即已达成,总交易金额约6亿元人民币。对于外界有关海航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缓解资金压力的说法,一位海航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这是外界的推测,这次股权转让更多的是就事论事的业务合作。”
然而,自从2003年遭受“非典”打击,海航股份巨亏13亿之后,其负债率始终居高不下,徘徊在90%左右,资金链吃紧的传言始终盘旋于海航集团的上空,而陈峰的“大新华”计划“因为资金链跟不上”(海航一高层人士曾对媒体透露)一拖再拖。早在2003年,中信证券的分析人士就曾指出:海航获得海外战略投资者的有效途径是出售非流通法人股股权,其最有可能采取这种方式的候选企业之一就是扬子江快运。
扬子江快运可谓海航旗下的一块优质资产。该企业2002年7月成立于上海,是海航集团旗下专业从事货运、快递和物流业务的航空运输公司。三年来,该企业持续盈利,并获得了国际航线运输资格。在此次股权转让以前,海航集团和海航股份分别拥有扬子江快运98%和2%的股份。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陈峰表示,未来一定会有其他业务块像扬子江快运这样引入战略投资者。
“比如,海航的金鹿公务机公司、机场集团、酒店管理公司都将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求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陈峰说,“但不能简单地说,(这样做)是为了给‘大新华’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大新华’是我们以海航股份为主要企业进行再一次的航空主业的重组,扬子江、金鹿、酒店、机场是海航发展业务中的相关产业和不同的航空业务部类。我们的目标是要形成主业与相关产业同时发展的格局,相关产业的发展会有利于增强集团的实力和运作效率。”
继2005年10月索罗斯向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华控股,即海航进行集团重组的载体)注入2500万美元后,海南省政府又宣布向“大新华”投入15亿人民币以示支持。当时陈峰高调宣称,“大新华”第一阶段的私募已经完成,将在2005年底正式挂牌。但迄今“大新华”仍未落地。
“(资金问题)只是外界的主观猜测。”陈峰说,“‘大新华’的成立时间比我们的预计稍微晚了一点,这是因为注册手续的完成比我们预计的慢了一点。索罗斯的注资要在国家很多部门办理手续,这个手续完成之前不能召开成立大会。我想最迟应该在今年一季度会召开(“大新华”)成立大会。”
对于业界高度关注的“大新华”的组织结构及其与海航集团的关系等问题,陈峰坦言,现在重组载体新华控股的实质结构已经确定,海航旗下的四家航空公司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了统一运营,不再各自为政。
“接下来就是完成名称上的一系列变化,我们要把中国新华航空集团的名字拿过来,‘中国’字头是我最看重的,因为这两个字以后很难拿到。‘大新华’在发完H股后,会对现在新华控股的业务进行吸收合并,所有手续完成之后,新华控股的名字会撤销。”陈峰说,“‘大新华’会在今年内完成香港上市,海航集团是它的第一大股东,会占到49%-51%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