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中国的企业已经长大了。拿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我们已经从原来的1家银行变成现在的136家银行,有33000多个机构。现在中国90%的资产是银行提供的资金。过去中国的银行不讲资本,没有资本照样办银行,有了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以后,现在我们已经有十几家银行达到了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过去我们的银行不讲盈利,最近这四年,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盈利增长了4倍;过去中国的银行说起不良资产都很头疼,不良资产率不准确的统计也在37%以上,2005年9月份已经降到8.7%。在最近公布的全球1000大银行里,有19家中国银行入选。这些数字说明,中国的银行确实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行冠礼了。但是作为中国的商业银行,进入到生存斗争日益激烈的成人的角逐圈里,是不是就成熟了?我觉得,长大不一定就意味着成熟。判断中国的商业银行是否成熟,我觉得有四个层次的标准。
第一是数字。我们可以从刚才所说的数字里面去判断,也可以从各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招股说明书、财务报表里面去看。数字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是数字不是银行的全部和本质。比如说,不良资产经过财务重组可以从10%或者10%以上降到比较理想的区域,但不能说明未来它还会保持这样的水平。比如说利润、拨备是否真实,风险的权重是多少,考虑不考虑将来的投入,这些都是影响一个银行数字真实性的因素。当期的利润并不能表示一个银行能有长期的、稳定的利润。第二,比数字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管理水平。如果银行的管理水平不高,不良资产就是降到零,可能还会回到10%或者20%。所以管理比数字更重要。第三,一个好的管理水平还取决于这家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就是董事会、监事会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我们银行业现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就是这样一个目的。但是我觉得比治理结构更高的层次,应该是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这是判断一个企业,一个银行是否成熟的最高标准。因为制度解决的是你必须这样做,而文化解决的是应该这样做,自觉地这样做。所以纵观国内外成熟的企业,不仅有良好的制度,而且有很好的文化。所以用这样一些标准去审视我们的企业、银行,虽然行了冠礼但不一定就达到成熟。我们要想实现大成,还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不管是作为银行,还是其它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也好,引进管理者也好,关键是要“洋为中用”,关键是要“以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刻写我们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年轮”。大家都知道招商银行的信用卡。6年前我们搞信用卡的时候,当时国际上非常优秀的信用卡方面的大银行要和我们合作发联名卡。有人说你应该受宠若惊了,但是我断然拒绝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小银行,卡上如果有大银行的名字,那可能谁也看不见小银行的名字。经过整整三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占领了中国30%的市场份额,而且越来越受到中国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在中国银行业未来的角逐中,不论是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都不会放弃信用卡,因为它是未来非常有希望地能给银行提供巨大利润的一个领域,作为中国的银行没有理由不去占领。所以,我觉得作为中国的企业,在庆祝冠礼的时候,我们既不能忘记自己还没有成熟,又要有而立之年男子汉的一种气魄,努力去拼搏,造就自己的事业。我们要用自己的创新,用自己独立自主的创新去在世界经济中镌刻中国企业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