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的老婆 与王辉耀对话《人才战争》



  2009年8月9日 来源:中国政协报 记者:谢颖

  改革开放30年来,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员约140万,世界最多。但目前归国者只有39万,回归比例不到三成,博士回归比例不到两成。中国科协2008年的发布的报告指出,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一比例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由于大部分都会留在美国,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6年一项统计,美国大约有1/3有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外国出生,这些外国出生具备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22%来自中国大陆,远高于排在第二的印度(14%)。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指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在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新书《人才战争》的发布会上,所引用的一系列权威机构发布的一连串令人惊讶的数据把人才流失这一问题放到了显著的位置,它预示着人才战争正呼啸而来,谁赢得了它,谁就站在了世界科技、经济、文化的制高点上。

  《人才战争》讲述了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战略,指出了有关培养、使用、挽留、引进人才的“人才战争”,在全球化时代对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影响,并集中分析了中国的人才问题,对我国人才战略的得失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以及建设性的意见。

  问:你用“人才战争”一词来形容各国争夺人才的激烈程度,可以说也把人才战争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怎么做出这样的分析的?

  答:为什么称为“人才战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方是第一资源”,世界上有“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粮食战争”……,但却没有人意识到真正的本质:制度、文化、科技、知识、货币、金融都是人的创造物,能源、粮食、武器等实物都为人所控制,只是一部分人通过创造科技、知识、文化,设计制度、政策,控制货币、能源、粮食,发明先进武器等来影响整个世界而已。这些“所谓战争”从根本上都受人才战争的左右,人才战争所争夺的对象,正是那些能够左右全世界经济、军事、金融、科技和文化等重要领域命运的顶尖人才。

  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战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向世界的命运。所以人才问题也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进行考虑。中国很早就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但战略需要上升到人才战争的高度来重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目前,人才战争正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激烈地发生。许多国家尤其是以人才经济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迎头赶上,象印度最近也开放国外一流名校来印度办大学,把人才留在印度。

  问:您在书中分析到目前中国人才流失问题非常严重,这将对我国在全球化发展中会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

  答:有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巨大的人才流失并没有影响中国过去的经济腾飞,所以未来也没有必要担心。但过去经济发展之所以不受影响,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更需要大量廉价的技术工人。中国目前是“铁公鸡”(铁路、公路、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全球主要是“制造中心”。但这种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出口、高投资、低附加价值、低价劳动力付出、低端产业增长为主的“中国制造奇迹模式”是无法长期持续的,因为基础设施完善到一定阶段,再建设就是重复建设和浪费建设;同时除非劳动者收入永远不相对增长(这又意味着无法启动内需经济),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廉价优势迟早会失去,这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龙的世纪”中的“中国龙”难道是全球产业链当中的“苦力”?中国难道不能在脑力战场上成为主要玩家?发展知识、科技、创意、创新为核心的“人才经济”能继续忽略人才流失吗?

  世界银行一份报告就指出,当前世界工厂、土地、工具以及机械所凝聚的财富日益缩水,人才对于一国的竞争力正变得日渐重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美国,人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比,重要性要高出三倍多” 。中国要成为全球知识、科技、创意中心,这就需要重视全球的人才战争。在我看来,中国产业升级之所以困难重重,原因就在于缺乏人才。培养人才的本土教育体系相对滞后,无法全面满足国家人才需求,同时本土培养以及通过留学培养的人才还大量流失,并且又没有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补充。一位在日本的留学生于《人才战争》出版后就写信过来称:这本书出版太及时了,日本早就在“截流”中国的顶尖人才。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后藤敏研究室,主要研究新型电子芯片,研究室当中的29个研究人员中,有28个都是中国清华、科技大的高材生。已经毕业的15个高端电子精英人才,有13个进了NEC和日立公司。回国的只有两个。由于中国留学生的回归比例不高,因此有多个国家表示要把中国留学生当作吸引国际人才的重点对象。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2008年曾宣布要接受30万外国留学生计划,并希望50%的外国留学生能够留在日本工作。

  目前中国还在准备将探测车送上月球,而2004年美国将探测车送上火星,而探险车着陆系统首席工程师就是出生于中国的李炜钧。如果中国要产业升级,要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正视这一系列的人才问题。

  问:现在大学生出国深造已是极为普通的事情,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很多家庭在孩子高中毕业后就把他们送出国,这种趋势与人才流失有关联么?会对我国的人才战略产生何种影响?

 王辉耀的老婆 与王辉耀对话《人才战争》

  答:不管是出去读大学还是研究生,并不是出国深造了就一定是人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印度总理莫汉•辛格、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是中国的马英九、曾荫权,引领海归潮的留学生不是哈佛、剑桥就是牛津毕业,这些世界级名校生在欧美本土也多半很容易成为“精英”。就留学生当中的人才而言,出国深造是属于人才外流,而不属于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对于另外一国来说即人才归化(日本移民制度就把放弃外国籍而加入本国籍定义为“归化”,广义指不再为祖籍国而是为所在国的利益服务)。我不认为“人才外流”一定会带来“人才流失”,相反,任何国家不可能在“闭关锁国”中获得发展,落后国家也需要派出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不过,问题是在中国这一具体背景下,跟日本、韩国留学潮完全不同:例如韩国首尔现代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1992到1995年,在美获得理科博士的韩国留学生中留在美国的比例仅为20%;而根据国际经合组织的统计,1990 至1999 年间,中国大陆出生的科学与工程留学博士留在美国比例大约为87%。

  当然,遏制人才流失的方式也肯定不是闭关锁国,国家应该支持出国留学和来去自由,以便培养能在全世界竞争的顶尖人才,包括日本、韩国的经验也证明了这点。不过,但是,我们不能把优秀的青年送出去后,就忘在了国外,认为只要把经济搞好,硬件基础上去了,人才就自然会回归。事实上,十年前1999年的留学生回归比例还有35%,但2008年回归比例反而下降到28%。因此,国家必须在政策、行动上体现出真正重视人才,推动人才回归也鼓励人才环流以及在海外贡献祖国,通过完善有关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整体的环境、土壤、配套政策,来挽留我们优秀的人才与吸引海外杰出的人才。诚如印度前总统卡拉姆所指:“怨天尤人或只唱爱国主义的高调,对阻止人才流失于事无补,政府应该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才能使人才留下来”。

  问:中国的大学生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07年495万大学毕业生有100万未就业;2008年560万大学毕业生约150万未就业;2009年 610万大学毕业生又遇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能如期就业的人数更多。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苦于“无人可用”,纷纷热于海外“人才抄底”。这样的人才矛盾如何理解?

  答:实际上这两者并不构成矛盾。中国过剩的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去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受过高等教育的一般性人才,但能够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及核心领域的高端人才却一直很短缺。由于企业缺乏满足他们竞争需要的高级人才,很自然,一旦海外人才降价,“人才抄底”就难免出现。

事实上,欧美也无法完全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需要通过移民、留学打“人才战争”——欢迎人才移民而限制一般的外国人入籍,正如比尔•盖茨解释微软为什么要求放宽签证限制引进外国人才时所说:“所谓聪明人来得太多,这种观念很危险……微软公司已经发现,每聘请一个拥有H1B签证的职员(即引进非美籍的外国人才),公司平均就会在当地增加4个新职位来支持他们的工作。”而至于美国“投资移民”,一般会规定能创造十个就业岗位或投资100万美元。新西兰高等教育兼科技部长彼得•豪德森就总结说:“我们不再单纯地把移民当做补充人口的方法,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吸引人才的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需条件。”

  并且,中国永远也不可能高端人才过剩,因为不管本土人才培养能力再强,高端人才也永远不嫌多。美国培养了全世界1/3诺贝尔奖得主,人才培养能力比中国强大多了,但却还要引进聘用了全世界70%的诺贝尔奖得主。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对着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就说:“我们需要大量人才。你拥有得越多,你就会做得越好。”

  问: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在国际间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否会对我国未来的人才战略产生积极的影响?

  答:人才流动是个多方面综合的因素,例如简单的国籍、户籍政策都可能影响人才流动。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人才总是流向那些最能得到支持、也最能做出成就的国家或地区。这种支持包括基础设施、收入、经费、设备等“硬件”,但也包括“软件”方面。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稳定增长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日渐重视,必然会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千人计划”的出台,意味着中央日渐重视人才,并意识到中国一些不足的情况并着手采取措施,完善“软件”——即选拔、使用、激励、评估人才的机制以及整体环境、土壤。这肯定会对我国人才战略产生积极而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完善我们的人才战略以及细节上的政策,以最终跟美国等最发达国家去竞争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

  问:你在《人才战争》一书中,分析对比了很多国家吸引人才的10大战略,特别是很多新兴发展中国家最近这几年积极采用的双重国籍人才战略等,您可否进一步介绍一下?

  答: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承认双重国籍包括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印度,菲律宾、韩国、越南和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其实我国也可aihuau.com以考虑承认或者默认这个双重国籍,目前香港、印度的承认双重国籍的模式都不错,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两年前韩国开放双重国籍,今年2009年连越南都宣布承认双重国籍了;另外还应该放松绿卡,绿卡现在的门槛还很高,还有要达到工程师或者达到教授,或者达到高层次人才才能拿到多次往返签证,吸引人才可以稍微放宽,这样对于那些已经入了国外籍的中国留学生也好,或者外籍华人也好,其实可以不用设置门槛,可考虑发放海外同胞证,象香港和台湾同胞一样,免签证,鼓励他们回流。

  问: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争”对我国的发展影响重大,我们要阻止人才流失的状况,吸引本国人才回归,甚至像美国那样吸引国外优秀人才的进入,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答:从1901年到1950年,欧洲培养了73%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的得主,德国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总数是美国的3倍。但因为欧洲尤其是德国把人才的国籍、种族、血统看得比其才能更重要。而美国恰恰相反,只问人才,不问国籍,把爱因斯坦、冯•布劳恩、爱德华•特勒等大批科学家抢到了了美国,而苏联当时只顾去抢德国的机器和设备。人才观的不同不仅造就了今天美国和前苏联不同的命运,也让美国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培养地。人才战争半个世纪过后,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40%已经是“美国制造”,同时超过70%的诺贝尔奖得主被美国聘用。美国在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实际上是广纳天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要崛起为真正的“世界大国”,但要成为世界大国,必先成为世界人才大国。前有美国还遥遥领先,后有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在追赶,因此还必须建立积极开放、足可跟欧美展开制度竞争、揽全球人才为我所用“世界大国”型人才战略,如上世纪下半叶的美国一样把全世界(而不只是本国)大多数顶尖人才聚留在本国(英国曾B BC援引OECD报告称,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是因为美国尽了最巨大的努力而吸引了全世界大约62%的“顶尖科学家”居住在美国),才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

  当确定了我们的人才战略要面向全球,那么接下来就要调整许多政策。例如首先可以建立中国移民局,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顶尖人才入籍中国,并开放双重国籍,向印度学习开放双重国籍取得巨大成效的经验;其次,完善我国评估、选拔、使用人才的机制与土壤,包括开放公务员系统和国有企业让体制外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其三,改革留学政策,扩大招收留学生,普通外国留学生提高学费用以“教育创汇”,优秀留学生提供奖金和优惠政策以便挽留。其四,像新加坡一样成立国家猎头,有针对性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其五,放松签证、绿卡、户籍等制度,甚至可以给原籍中国的留学生以及华人都发一个长期免签证的“同胞证”……等等。当然,根本上说,也必须完善硬件基础以及政府的廉洁、法治的完善、知识受到尊重、政策的开放等软件支持。当然,最后我们还需要打造一个“中国梦”机会,不是说只吸引天下人才到中国来一下,我们希望他们长期定居中国,来中国发展,来中国安家的梦想,成为中国人,能够在中国挣到钱,但是也能把挣的钱留在中国,在中国有更好发展。这样,“中国梦”获得的不只是在中国获取财富的中国机会,同时也是留下财富和人才的中国归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0175.html

更多阅读

唐家三少作品可与托尔金《魔戒》比肩吗? 托尔金作品全集

唐家三少作品可与托尔金《魔戒》比肩吗?曹晋源  一  “那你在写作上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有人告诉我,你私下里表达过你的梦想,是想成为中国通俗文学之王。这是真的吗?”  “也不能这么说吧……”他顿了顿,“其实我更主要的心愿是让我的

青歌赛王丽达《亲吻祖国》歌词最多能打59分 祖国的好江南王丽达

  青歌赛进入第三天,前天指出的歌词问题愈加突出,雷人。网友留言说:“王丽达的分数真的高得离谱!那些评委(都是文联成员)在最后一个出场的时候,怕文联的分数底于福建代表队,齐心协力地把王丽达的分数打到99.50分!(当时两者相差只有0.2分)其实

枕月居咂词13 王安石《桂枝香》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图片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赏析王之涣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其诗造境极为深远,虽说作品仅存绝句六首,但影响极大。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传说常有鹳雀在此栖息,故名。其楼

声明:《王辉耀的老婆 与王辉耀对话《人才战争》》为网友敖沧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