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最终是否顺利发展了起来,吴晓灵的这个发言会长久留传在中国企业界
文/牛文文
在金融界大事云集的2006年,央行副行长吴晓灵9月中在一个论坛上关于中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思路的发言,并没有引起外界很大的关注。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发言对中国企业界的巨大价值一定会逐渐显现出来。在征得作者同意后,《中国企业家》杂志在本期刊发了这个讲话(见第32页“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吴晓灵副行长谈到的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是一个关系到许许多多本土企业命运的大问题。2005、2006两年,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空前活跃,收购了并还在准备收购大批本土行业龙头企业,从而引起了国内各界对外资收购中国龙头企业的激烈争论。争论归争论,重要的是这种能量极大、企业需求也很大的机构投资方式,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给了海外资本巨大的活动空间。吴晓灵开篇就讲,“我一直在关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而且花了一半篇幅在讲“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紧迫性”。
中国企业界早已意识到了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柳传志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着力打造新的投资平台,联想控股旗下目前已有风险投资(联想投资)、股权投资(弘毅投资)两个投资机构,在国内企业界和投资界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他一些企业家,也以各种方式在向投资领域迈进,由实业家转型为投资家。《中国企业家》2006年曾经以“中国PE梦想家”为题,报道过这个不断壮大的“梦想家群体”。遗憾的是,我们所报道的中国PE人士,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或间接为海外资本服务的;他们募集的资金,也主要来自海外资本。严格而言,他们还只是海外PE的中国经理人。
为什么本土私募投资基金没有尽快发展起来?
在联想控股2007年媒体座谈会上,柳传志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略显激动:我们做投资,当然想募集国内的钱。但问题是国内的资金不让用,我们只好到国际市场上去募集。他还向在座的媒体人提出一个建议: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要多研究点投资问题。
估计柳传志读了吴晓灵的讲话中这些淋漓尽致的文字,应该感到振奋:
——“金融滞后会制约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其实真正了解中国市场的是中国人自己,但是了解中国的这些中国人没有融资的手段,不能掌握那么多的资金。”
——“中国不乏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我们有很多企业家能够在世界上受到尊重;中国不乏有冒险精神的投资人,中国的民间投资是非常活跃的,尽管有些投资方式目前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之中,但是这些在中国大地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需要把这些冒险精神引导到一个合规正常的渠道上去,堵邪门开正道;中国不乏未有效利用的各项资源,中国的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中国缺乏组合各种要素的金融工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就是有效整合现有市场各种要素的工具之一。”
——“我想如果不放开中国金融的束缚,中国的企业永远不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
不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最终是否顺利发展了起来,吴晓灵副行长的这些话,也会长久留传在中国企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