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猛人”到“阚二毛”、到“阚赚钱”到“敢死队”,直至最后的“第一人”,20年时间里,阚治东的“绰号”几经变迁。他“绰号”的变迁,暗合着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起伏跌宕
阚治东最终还是走上了被告席。2007年2月2日下午14时许,这位中国证券市场的“元老”、原南方证券的总裁,走进了深圳市罗湖区法院三楼的刑事审判厅。一起受审的还有原南方证券董事长刘波。两人被罗湖区检察院控以“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主要罪状是连续大量买入、自买自卖哈飞股份。让阚治东和刘波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成为了中国处置违规券商以来追究最高管理层刑事责任的“第一人”。
关于对阚治东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叹他为“悲情英雄”,有人斥他罪有应得。其实,以成败论英雄是总结历史快捷、有效的手法,但往往不那么客观准确——因为昨天的“亡命之徒”,可能在今天变成英雄;而今天的英雄,到明天又可能成为“阶下之囚”。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阚治东本人就已经经历过这样戏剧性的反复。
也许,给当下的阚治东定性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果把他放在前20年、后20年这样比较长的时间段来进行分析和推测,这个意义不大的个案会立刻会变得鲜活起来,他的特殊经历将赋予某种特定的历史意义。
而剖析这个案例的最佳切入口,莫过于阚治东曾经拥有的众多“绰号”——
他曾经被誉为“阚猛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正是中国资本市场萌芽之时,被派赴日本学习证券的阚治东于1988年回到国内,旋即投入这场狂热的证券资本浪潮中。他开始任上海市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其辖下的静安业务部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库券交易市场;1990年阚治东转任刚成立的申银证券公司总经理,在他治下的申银证券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诸多“第一”,并且成立当年便赢利达500多万元,第二年2500多万元,第三年1亿多元……当同时期的管金生被抛入低谷时,阚治东却誉满江湖。
他后来又被戏称为“阚二毛”。1996年起,上海与深圳为争夺中国证券市场“龙头老大”地位而上演了一场激烈的“两雄争霸”。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义不容辞,把陆家嘴等股票炒得炙手可热。其实刚开始时,阚治东有着一份难得的清醒,要求工作人员每天拉升两毛钱价格就歇手。此举引起了有关领导的不满,并赠送给他一顶“帽子”:“阚二毛”。但他却没有躲过此劫——1997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一批违规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受到严肃处理》的文章,对包括申银万国在内的几家证券公司点名批评,阚治东也受到了处分。
1999年,南下担任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的阚治东,又一次东山再起。在成立4个月的时间内,创新投就有了2012万元的利润,到2001年更是赢利1.4亿。阚治东再次赢得“阚赚钱”的美名,并被评为2000年度国内13位“中国最活跃风险投资人”之一。
而在2002年被任命为南方证券总裁后,阚治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迈气概显现出来。漫漫熊市,已经让南方证券前任总裁刘波不得不面对巨额亏空的压力,当阚治东满怀豪情地进入时,更遇受了迎面一击:各大机构纷纷要求撤回他们在南方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但这些资金都已在二级市场套住。回天乏力的阚治东不得不挪用客户保证金,大部分用于坐庄“双哈”之用。挪用的客户保证金占用数额,由接任之前的19亿元激增为90亿元。此时的阚治东和他所领导的南方证券管理团队,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敢死队”。
从“阚猛人”到“阚二毛”、到“阚赚钱”到“敢死队”,直至最后的“第一人”,20年时间里,阚治东的“绰号”几经变迁。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绰号”的变迁后面,其实暗合着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波谲云诡、起伏跌宕。阚治东个人看似偶然和冲动的举动,却是历史潮流的巨大势能下所导致的必然选择。只不过,这个人既有可能是阚治东,也有可能是“阚治西”或“阚治北”。
如今来看,阚治东这个标志性人物的历史意义或许在于:他以自己的悲剧命运纠偏了一段历史或某些制度,中国证券市场或许会因为他而洗去些许污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