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状况 如何在非洲经营?——中印企业非洲生存状况比较

 生存状况 如何在非洲经营?——中印企业非洲生存状况比较


今年1月,世界银行以《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新疆界》为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本文截取了报告中有关中国和印度企业在非洲发展经营情况的部分。该报告认为,相比于印度企业,中国投资者在非洲是相对的新来者。非洲中资企业在业务战略上谋求加强对生产链的全程控制,企业属于独立王国类型,溢出效应较为有限。相比之下,印资企业的非洲投资战略则是更多地融入本地市场,在经营中大量采用非正式渠道,甚至融入当地政治经济的层面。 该报告利用的数据来源于世行于2006年年中在加纳、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这四个国家实地进行的一项大型的世界银行定量性问卷调查和原创的企业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企业案例分析的重点是中国和印度企业的非洲业务。 非洲有全球最贫困的3亿人口,面临着世界最令人望而却步的发展挑战,中国和印度对非洲贸易及投资的兴起,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非洲—亚洲贸易及投资的爆炸性增长,核心是这两个亚洲新兴的经济“巨人”,这是南南商业关心新趋势中一个令人侧目的特点。两国从事国际商业活动都有千百年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的时代,当时的商人往返于丝绸之路,穿越几大洲,将货物运到当时最艰险、相对而言还尚未开发的市场。现代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及投资实际上也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非洲刚刚开始后殖民时代的时候,早期投资大都集中于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印度与现代非洲的贸易及投资同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印度裔大量聚居的东非。不过,今天的中国和印度与非洲的贸易及投资规模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在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动向中,南南贸易及投资的加速是最为显著的特点。 中国和印度的工业化正在快速现代化,中产阶层迅速崛起,收入和购买力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是,不仅对非洲的传统出口商品需求不断增长,例如自然资源采掘型初级商品、棉花等农业产品,而且对非洲的各种非传统出口产品需求也不断增长,例如家用消费品、加工后的初级商品、轻工制成品、食品和旅游。非洲劳动力密集,在向普通的中国和印度消费者和公司出口这些非传统货物及服务方面,是有竞争潜力的。 投资方面,中国和印度在非洲已有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开采领域,例如石油和采矿。这方面的投资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主要焦点,但事实上两国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最近几年一直在多元化。中国和印度对非洲大陆的大举投资,投资领域主要有服装、食品加工、零售企业、渔业和海产养殖、商业房地产和交通建设、旅游、发电厂和电信业。另外,有些投资正在推动非洲的贸易进入最领先的多国公司网络,不断改变“国际分工”的格局。中国和印度对非洲的商业战略,着眼点远远超过资源本身。    中印投资者在非洲市场引发竞争 竞争是影响非洲与亚洲融合程度的一股强大力量,特别是对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产生影响。就在非洲经营的公司表现而言,不论公司的国籍,无论是从生产率还是从以出口为代表的国际融合的角度来看,国内竞争都是重要的因素。卖方的激烈竞争提高了生产率和出口表现。进口竞争加剧、进入和退出的壁垒降低以及对政府销售业务(例如公共采购)的依赖性降低,往往会增加出口动力,而且同样是不分国籍,对所有公司均是如此。非洲的输入市场越有竞争力,产品市场就越有竞争力,从而提高生产率和出口表现。 规模是影响在非洲经营的公司表现的一个强烈影响因素。无论企业的国籍,规模都是重要因素。调查发现,无论是生产率还是出口,规模较大公司的表现超过规模较小的公司。但是,就进口方面的竞争而言,规模较大公司受到的影响也越大,部分原因是与规模较小的公司相比,规模较大的公司进口动力越强,越倾向于进入敏感性行业。 非洲竞争较激烈的部门不仅能够吸引较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而且在通过出口打入外国市场方面也更有作为。通过这种方式,国内竞争与国际融合形成了互加强关系。非洲公司的经验很清楚:“国内成功是国外成功之母”,这个结论符合世界其他地区近年来的经验,包括前苏联“转型”国家的公司经验。 中国和印度投资者的进入明显促进了非洲市场的国内竞争,参见图1。事实上,研究发现了一个互加强效应:在本土市场面临的竞争越激烈的非洲公司,与中国和印度资本的接触程度越深,而中国和印度投资者最多的非洲市场往往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分析还显示,中国和印度投资者在非洲市场引发的竞争,主要来源于进口产品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进口产品之间的竞争)。 中国和印度企业在边境线后的经营所在地要支付高额的交易成本,在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结果是对于来自中国和印度(以及其他国家)的投资者,贸易和投资的吸引力降低了。中国和印度公司在非洲的高经营成本主要有四个原因: · 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差(电力供应、电话服务、互联网接入); · 要素市场效率低下(缺乏高技能的劳动力、国内劳工市场的刚性以及当地融资渠道有限); · 不利的监管体制; · 治理约束薄弱。 中国投资者在非洲是相对的新来者 非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及投资,与世界其他地区间的贸易及投资一样,受边境线间的经济或制度“摩擦”的影响。因此,建立新的贸易及投资关系,要付出某些成本,而且往往是高额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来自评估新的市场机会、搜寻新的贸易或投资伙伴、建立融资及营销渠道、转移人员及技术、遵守海关条例及技术标准以及确定如何以最佳方式利用物流、运输和交通系统,特别是对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常多的内陆国家。 这些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例如,通过使用正式渠道(企业间或政府间渠道)或非正式的“软”网络,例如族群网络和侨民。通过改进(或发展)贸易促进基础设施和相关制度,可减少物流瓶颈造成的成本。通过提供贸易融资和保险,有助于化解商业方面的顾虑。非洲和亚洲在有些方面依然相距很远:对彼此市场的了解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直接的地区间运输服务(空运、海运服务和客运线路)非常有限。此类服务的提供非常有限,可能会制约两个地区间的贸易及投资流。 对于非洲、中国和印度的投资者,在关于两个地区潜在跨境商业机会的市场信息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对称。为了促进此类信息的流动和补偿信息的缺陷和不对称,对族群网络的依赖性在不断加大。在非洲大陆开展经营的印度和中国企业在对族群网络的依赖性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参见表1。在接受调查的印度裔非洲公司所有人中,大约有一半人的国籍是在非洲。(接受调查的欧洲裔非洲公司所有人中,国籍在非洲的比例与此类似。)这些数字说明,印度裔(及欧洲裔)移民已经实质性地融入非洲工商界。 另一方面,接受调查的在非洲经营的中国公司所有人,无论是按国籍还是按族群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国人。这说明中国投资者在非洲是相对的新来者,在目前这个时刻,还没有在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上融入非洲工商界。相反,近年来中国在非洲进行投资,大部分是外派高级管理人员前往非洲大陆,在本分析进行的企业案例研究中,情况几乎都是如此。随着中国增加在非洲的投资,估计大约已有80000 名流动性工人从中国前往非洲工作,创造了一个新的中国侨民群体。 贸易支持环节欠缺抬高非洲发展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及投资中固有的跨国界信息流动障碍(特别是在世界上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因此政府或私营公司经营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就非常重要。此外,出口市场信息提供机构的角色在不断加强,例如出口促进机构;类似的外国投资信息提供机构也是如此,例如投资促进机构。 非洲公司极少遵守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及认证计划,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标准及认证计划,参见图2。事实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仅有34个国家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这一点使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潜在进口商无法方便地对非洲出口商品与其他国际交易产品进行质量对比评估。 非洲与亚洲之间的技术及劳动力的流动(专业人员以及生产线工人)正在促进两个地区之间商业联系的形成,而商业联系则可带来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事实上,贸易及投资,与劳动技能及技术的转移之间,存在一个互加强效应。例如,在接受调查的在非洲经营的中国及印度公司中,平均而言,从非洲大陆出口较多的,来自本土公司总部的工人比例要高于出口较少的。 但是非洲人和在非洲大陆经营的中国及印度投资者,在有效利用这种协同效应方面,都面对着很大的挑战。随外国资本而来的外国技术工人,没有获得向当地工人进行有效的技能转移所需的资源(更不必提奖励),因而导致当地的技术转移或劳动技能转移受到削弱。与此同时,即使尝试进行这些转移,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或训练,非洲人往往很难掌握新的技能。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及印度政府正在提供或投资于必要的资源,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技术合作,主要目标就是促进此类技术转移。中国及印度投资者在非洲大陆越来越多地进行国际网络生产,非洲公司提高参与其中的程度,是另外一种让非洲人有效把握取得技术进步和现代技能的机会(下文对此有更详细的讨论)。 非洲目前的运输及物流服务不仅不足,而且成本高昂,使在非洲经营的中国及印度公司(以及其他外国投资者)苦不堪言——非洲本地公司更是如此,参见表2。 通过提升贸易促进基础设施系统及相关的制度,可以为降低亚非间贸易及投资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提供巨大的机会。企业案例研究提供的证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南非的一家中国公司发现,从安哥拉发货去南非,成本与运到中国一样高。在加纳的一家印度公司反映,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内部的货运成本及关税非常之高,从阿克拉(Accra)发一个集装箱去拉各斯(Lagos),成本为1000 美元。因此,该公司决定进行跨国界投资,而不是做出口。在非洲经营的公司要在当今的全球市场有效进行竞争,必须对复杂的贸易支持服务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包括通关及过境程序、货物运输的管理和控制、交易单证和银行票据。事实上,非洲大陆贸易支持服务这个薄弱环节损害了非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利用新的全球市场机会的能力也因此受到制约,包括中国和印度的市场机会。 在非洲的内资及外资公司在获得当地贸易融资方面都面临重大的问题,中小企业尤为严重。与此同时,中国及印度的进出口银行所设立的公共贸易融资计划正在为中国及印度公司在非洲的投资提供大力的援助。 中印企业影响力超越非洲本土企业 在非洲的公司,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数十年来一直采取国际投资与贸易关系相结合的做法。不过近年来,市场的全球化,带来了生产流程的细化裂分,并形成了紧密集成的新的全球生产及分销网络。中间产品和零配件贸易的兴起是世界贸易体系一次根本性的结构转变。这些转变对已经在非洲经营的企业(包括中资及印资的企业)以及正在考虑进入非洲的企业构成重大的挑战。 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方向(即由哪些国家生产出口货物)是由“比较优势”原则确定的,即一个国家专门生产和出口相对生产率优势超过外国的一种(或多种)商品。但是,由于投资及贸易彼此撬动的杠杆效应以及中间产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现在出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比较优势理论。 在促进非洲大陆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的互动方面,在非洲开展业务的中国及印度公司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在新的调查数据和实地考察后编制的原创性企业案例研究中,这些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公司级证据显示,企业的贸易及外国直接投资具有互补性,而不是替代性。是什么因素导致企业采取这样的行为呢? 一方面,中国及印度在非洲的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要大于相同领域内的非洲同行企业,应该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证据显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及印度企业的出口强度远大于非洲企业,这一点是情理之中的。另外,与非洲内资企业的出口相比,中国及印度企业生产后从非洲出口的产品,其多元化程度以及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要高得多。 此外,中国及印度企业的公司结构也与非洲企业不同。首先,前者更多地隶属于国际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总部在母国),参见表3。 与此同时,与非洲本土企业相比,中国及印度企业更广泛地参与非洲大陆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另外,与非洲本土企业相比,中国及印度企业还在非洲以外更广泛地融入地理上更为多样化的第三国市场,参见表4。这些重要的结果说明,在促进非洲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方面,无论是非洲大陆本土的经济一体化,还是非洲经济与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中国及印度企业发挥的作用超过非洲本土企业。 此外,中国及印度企业还是向非洲大陆转移设备以及技术进步和技能的载体,这一点有很强的证据。这就是溢出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往往会在东道国市场伴生这样的经典效应,参见表5。 同样是在非洲经营,中国企业与印度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别。非洲中资企业的风险厌恶特征往往有别于印资企业,主要表现在关于进入模式的对外投资决策,垂直一体化程度、企业采购的来源市场以及开展交易时与国家机构(而非私营实体)的关联强度。非洲中资企业在业务战略上谋求加强对生产链的全程控制,企业属于独立王国类型,溢出效应较为有限。相比之下,印资企业的非洲投资战略则是更多地融入本地市场,在经营中大量采用非正式渠道,甚至融入当地政治经济的层面,当然这是因为印度与非洲之间有更悠久的族群联系传统(参见表6和7)。 非洲的机会 对非洲的行业案例进行详细的价值链分析表明,对于希望成功参与网络贸易的非洲企业,有些因素可能具有特别关键的意义。这些因素包括实施充分考虑市场条件的定价体制;采取步骤以提高产品质量,例如采用ISO 认证;尽量提高业务线的柔性和响应性,适应供需的变化;发展最大限度缩短进入市场时间的能力;以及除了提出培训要求,还要扶持技能和技术的转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非洲有几个行业已经参与或很有希望参与买方驱动型网络贸易,主要包括食品、鲜花、服装和渔业。非洲出口的所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竞争都远远超过非洲大陆传统的未加工初级商品,因此必须要达到世界一流的标准。如果不通过实施切实的全面经济改革,吸引来自已进入此类网络的国际公司的大规模外国直接投资,非洲工业在中短期内参与生产者驱动型网络贸易的前景要有限得多。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例如中国及印度的跨国公司正在迅速参与的南非汽车组装及零部件行业。 有证据表明,非洲参与服务出口的网络贸易有很大的机会。另外,参与这些贸易可以在本土产生显著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外包及后台支持服务是一个可能的参与领域,加纳、塞内加尔和坦桑尼亚等国家是这方面的先行者。由于语言相通,印度在这方面有特别的优势。 服务业的网络出口方面,旅游是第二个切实的增长机会。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层正在不断崛起,可支配收入增加,希望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度假,非洲明显有潜力从中获益。通过将自身定位于距离相对较近、吸引力相对较大的度假目的地,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获益将不仅是直接获益(旅游服务、酒店、餐馆等),还有间接获益:随着抵达非洲机场的航班不断增加,交通成本会降低,非洲的货物及服务进入亚洲市场会更加方便。 总的来说,全球供应链中的贸易是机会的来源,尽管很少有非洲国家能够取得跨跃式的进步,以利用这些机会。举例来说,印度之所以大量出口钻石,部分原因就是从非洲进口粗钻石后进行打磨和切割。钻石精加工是附加值较高的工序,可以邀请印度前来投资,将这道工序留在非洲进行。 中国及印度进行的投资及贸易可提高非洲大陆自身利用这些机会的能力。事实上,非洲对中国及印度的出口快速增长,就产品及贸易伙伴而言,原本可以为非洲的出口多元化作出更大的贡献。两个地区间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在不断加强,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来自中国及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协助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提高参与非传统出口商品全球网络贸易的程度;通过深化与资源型产品的前向及后向联系,发展增值型本地工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及印度在非洲的商业利益已经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在不断扩大,非洲大陆要利用由此带来的机会,就必须要成功利用这个新的利益点,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网络贸易。 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传统的宏观政治及宏观经济因素,还取决于相关国内商业环境的质量和相关的制度条件。因此,要提高网络贸易的参与程度,除了所谓的行政障碍改革的对象,例如加快商业登记或领取营业执照的流程,改革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在更深层次上塑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系列因素。 (本文由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授权刊发,全文有删节) 表1 弥补信息方面的市场缺陷(百分比) 企业所有人的国籍 企业所有人的国籍 非洲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 100 4 48 51 中国 0 93 0 1 印度 0 0 45 0 欧洲 0 0 4 41 其他 0 4 3 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表2 贸易促进基础设施及制度:高交易成本 出口 进口 出口 出口 出口 进口 进口 进口 文件 签字 时间 文件 签字 时间 (数量) (数量) (天数) (数量) (数量) (天数)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平均 9 19 49 13 30 61 加纳 6 11 47 13 13 55 塞内加尔 6 8 23 10 12 26 南非 5 7 31 9 9 34 坦桑尼亚 7 10 30 13 16 51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平均 7 7 26 10 9 29 中国 6 7 20 11 9 24 南亚平均 8 12 34 13 24 47 印度 10 22 35 15 27 4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5年 表3 规模及地理跨度的大小: 隶属于控股公司或企业集团的独立公司数量 非洲 中国 印度 欧洲 国内 8 1 2 3 非洲其他地区 2 4 1 8 非洲以外 2 16 5 58 注:数据为中间值。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表4 销售去向分布的目的地市场及公司国籍明细(百分比) 目的地市场 非洲 中国 印度 欧洲 国内 85 81 99 76 非洲其他地区 8 14 10 11 欧洲 4 0 0 7 北美 1 0 0 1 印度 0 0 0 0 南亚其他国家 0 1 0 0 中国 0 3 0 0 东亚其他国家 0 0 0 2 其他 1 1 0 2 注:数据系2005年度的销售数据中值。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表5 新设备采购的进口品原产地及公司国籍明细(百分比) 目的地市场 非洲 中国 印度 欧洲 国内 55 32 15 28 非洲其他地区 3 1 7 12 中国 6 60 13 1 印度 5 0 22 2 其他 31 8 44 56 注:数据系2005年的中值。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表6 原料购入分布的原产地市场及公司国籍明细(百分比) 目的地市场 非洲 中国 印度 欧洲 国内 60 31 27 40 非洲其他地区 7 4 9 9 欧洲 13 1 13 34 北美 3 5 1 6 印度 5 2 26 3 南亚其他国家 3 1 4 1 中国 4 55 7 3 东亚其他国家 2 1 3 3 其他 2 0 11 1 注:数据系2005年度采购额中值。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表7 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公司国籍明细(百分比) 指标 非洲 中国 印度 欧洲 向母公司或关联公司销售 9 19 0 14 向母公司或关联公司采购 3 23 9 15 注:数据系2005年的中值。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004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张彦彬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

如何在网上赚钱?1 正规网上兼职赚钱

怎样在网上赚钱?(1)[日期:10-2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大 中 小]如何在网上赚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必要性,因为我们需要钱的寄托和满足我们的费用。这不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除非你喜欢你的工作,并得到优厚的薪酬)。如果我们有资源,让自己

中印边界谈判会有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么? 中印边界第20次谈判

中印边界争端由来已久,已经历时一个多世纪,是历史性遗留问题,确切的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近代清政府腐朽懦弱,在对英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并支付了大量赔款。英国从海上侵略的同时,也

声明:《生存状况 如何在非洲经营?——中印企业非洲生存状况比较》为网友流云如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