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对内部评价标准争议很少的企业
文/宁高宁
听说一位内地游客在香港一家手表店里买一块很名贵的手表时,追着店员问这只手表牌子世界排名第几。店员面露难色说那不一定,要看是谁评的,什么时候评的,什么价位分类评的。这位客人很不满意,说这么简单的事都说不清,你们怎么卖这么贵的手表。我想这位店员是诚实的,手表排名这件事本来就没有严格的标准,如果买表的人自己心里没有主意,要让别人的排名来替自己做决定,而自己对排名的标准又不清楚,那么因为相信了排名而受误导的可能性很大。
相信排名已成了我们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对国外的一些机构的排名,有时我们到了推崇的程度。每年年末,各种媒体都在搞各种各样的评比排名,对企业的、对产品的、对企业经营者的、对品牌的,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评选排名。大家都对排名的结果感兴趣,但对评选的标准、程序,甚至评选的机构并没有去关注。评选排名本来有其正面的意义,但因为有了太多形式的评选和太模糊的标准后,评选排名更多地变成了一场“活动”,而缺少了反思和指导的意义。
对外国人,几乎不论什么机构,给中国人的奖我们就更在意。不论是一种食品、一件衣服还是一幢房子,只要外国人说了好,它都会出现在产品的主要销售卖点之中,大做广告,成为最有说服力的推销手段。我们常说一流企业定标准,其实不仅在技术标准上,就是在这样一般的评比标准上,外国人好象又替我们定好了。且不说各种各样的组织评比的机构是否够资格,有多少商业性,就是对其评比的标准我们也不甚清楚,好象也没有兴趣去深究,这就出现了一些让我们莫名其妙的结果。
企业内部也是同样。到了年底,总结评价是必须的,一年了,大家要评个高低。这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有效工具,但也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它的难不亚于任何经营的决策,因为它影响很长,因为上一年的输赢已是次要的,因为它对未来有导向性。评价标准在企业中就像是铁路的扳道叉,你往哪里搬,企业未来就往哪里走。企业里的评价标准应是一个系统,不能是模糊的、片面的、主观的,在这里标准的清晰、公正和对标准的理解比评价的结果更重要。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对内部评价标准争议很少的企业。
对任何事情的评价可能都分为两类不同的方式。一是感性的、舆论型的、公众印象型的,我们通常叫口碑。现在我们对许多企业的评价排名很多是口碑式的,没有系统的标准,也没有深入的调研支持,非量化的主观判断居多。虽然口碑式评价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它可以建立在系统专业的标准之上就更有说服力,也更有长期的生命力,不会前几天刚说某企业很好,几天后企业的经营就出了问题。二是专业的,评价标准可以来自市场竞争的反应,来自专业投资者的分析、银行的分析、审计师的分析、公司内部职业管理人员的判断等。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口碑,口碑的标准可能就更清楚一些。口碑评价和专业性评价越相近,说明社会对企业的评价越成熟。什么机构能把专业的标准应用在企业的评比排名上,它就会是长久的权威机构,也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