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桃花烂漫,在一位不良女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我加入了庞大的文学青年群体。
那个群体很混乱,很多人本着亡命徒精神对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疯狂蹂躏,后来因为蹂躏对象发生变化,导致很多蹂躏者越过文学殿堂直接进入了牢房。
就是那时候,我读到了《红高粱》。没看到《百年孤独》之前,我的脑袋被《红高粱》弄得很混乱,因此气质上开始接近文学青年了。我很想知道那个叫莫言的人长的什么模样。或许那时候我的气质更接近文学女青年。
如你所知,莫言长得很朴素,与我的想象差距很大。我本来是希望他有一双像我一样深邃的眼睛的。
我心灰意冷,弃文从武,成了一个记者。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莫言被介绍成“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必须承认,这名字改得很有想象力。听到宁高宁总经理讲话后,我更深信不疑他就是莫言:他们都是山东人。
我把这个秘密深深埋在心间,并且一直纳闷为什么没有人来揭露这一惊天阴谋。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进入了这件事的内部?你知道,进入无论什么的内部都是相当麻烦的。
当我终于知道宁高宁是宁高宁,莫言是莫言,宁高宁不是莫言,莫言不是宁高宁的时候,宁总的名头已经改成了中粮集团董事长。
前些日子有位女青年问我:你认识宁高宁吗?我说是不是长得像莫言的那个?她说莫言是谁?她说你看《赢在中国》了吗?宁高宁是评委,水平真不一般那才叫企业家。
群众的判断力是不可低估的。女青年身在外企,企业家,中国的外国的见过不少,她对宁高宁评委的评价是可信的。在我看来,宁评委不该在电视上这么频繁出现,就像姜文曾经后悔演了那么多集的《北京人在纽约》。
2004年夏天,杰克·韦尔奇来中国,宁高宁是其对话者之一。我不知道宁董英文那么好,当时感觉这个人身上充满光辉,让我想起大学时候一个同学,平常泯然众人,一到了冬天,一到了冰场上,那真是姿势曼妙神乎其技。当然,这跟我没学过英文有很大关系。
听过几次宁董演讲,没听到过里面夹杂英语单词。都说外语好的人经常用双语思维,表达混乱实属不得不然。如此看来,宁董的外语可能还不够好。
一个中国企业家,会英语也就算了,偏偏中文功底也不凡,这就有些不大像话。你又不是真莫言,得靠这个吃饭。还是2004年,宁高宁在《中国企业家》的专栏里写了《付洪炜》。“认识付洪炜是在一个很令人伤心的地方,是在医院的急诊观察室里。如果不是这样,可能很长时间我也不会认识他,不仅仅是不认识他长的什么模样,更不会认识他是什么样的内心。”这么开头的文章,写一个普通员工的文章,企业家里,不多见。
有一次就读书话题采访宁高宁。他说他有两万多册藏书。我相信他不是那种只买不看的人,也不会把别人赠送的乱七八糟的印刷品称为“藏书”。“我跟我的女儿说,读书让人的眼神都会变得漂亮。”这话听着舒服。
但是宁高宁终究不是莫言。2005年,已经成为中粮董事长的宁高宁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演讲,反对企业家的“文学思维”:“我建议中国企业界每一个人都应该把管理系统说清楚,每一个人都把财务报表搞清楚,使企业使用的语言能够更规范,这样的话我们中国企业才能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在管理思路上跟人家有一个对接,真正可能追上国外的企业。”
那年韦尔奇对我说,中国企业家的变化让他吃惊。如果他不是客气,让他吃惊的人里,宁高宁肯定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