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做空机制的中国资本市场是不完整的,利用“政策利空”校正估值水平,市场难免忽上忽下
2007年7月20日收盘后,资本市场预期已久的“政策之靴”砰然落地: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个百分点;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分属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税、息“二率”齐动,又一记宏观调控的“组合拳”!当晚就有经济学家出来预言23日(星期一)的大跌、暴跌。结果是,周一,沪、深两市双双跳空高开,到收盘分别涨了3.8%和5.4%。
记不清这是市场第几次与我们的经济学家开玩笑了。
那边,预告暴跌的经济学家正在郁闷;这边,已经有人欢呼“资本的胜利”了:政策打压不改资本市场固有规律、牛市将按照自身逻辑前行。
如果说两者都“失言”了,那么后者的“危害”远更于前者。事实上,在可预见的未来,A股仍将是“政策市”。此番二率齐动而股市暴涨,资本市场不是战胜而是顺应了政策。5月18日,央行打出上调基准利率、准备金率和汇率浮动幅度的组合拳,抑制股市泡沫的意图已现。但场内资金抱着赚一把再走的心态上演了“最后的疯狂”,最后招致5·30深夜提高印花税率。5·30之后,沪指下泄近千点、A股总市值蒸发4万亿、“腰斩”的个股不计其数。两市总成交量从最高时的4000多亿缩到1000亿以下,新股民开户数跌到五六万。如此惨烈的暴跌当然不是管理层所希望的,对自己的“失手”必然会有所反省。为了减轻对已伤元气的股市的冲击,管理层做出了一系列“姿态”:提高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放行新基金等。所以,尽管政府必然会对2007年火热的宏观经济出台相应的“降温”政策,加息是必然,但资本市场已然能感到政府的回护之意,明白“二率齐动”不是冲自己而来的,于是放手做多。
自由派的经济学家对“政策市”多有指责,实在是冤枉,管理层也不想这么“累”。但现实中国资本市场只适合多头生存,政府只好充当“兼职的空头”。比如,一只仅值5元的股票被炒到了10元,你要么不买、要么买进盼它涨到20元。如果多数股票都被高估,而又不愿违心地做多头就只好旁观了。成熟的资本市场有完善的做空机制,被高估的股票马上会被沽空。比如,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香港资本市场却有着数千只相关的衍生产品。没有做空机制的中国资本市场是不完整的,利用“政策利空”校正估值水平,市场难免忽上忽下。总之,完善的做空机制已成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不仅股指期货应当尽快推出,针对个股的衍生产品也应早些筹划。
沪市站稳4200点和两市成交额重回2000亿强化了牛市的信心,但谁能阻止经济的强劲增长和热钱的涌入将股市推到危险的10000点呢?现在看来只有政府,仅把“资本利得税”这件“兵器”拿出来“秀”一下就足以令股市回到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