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部传统小说像《金瓶梅》这样,以全部精力关注着市井百姓的经济生活。书中经济信息之多,堪称中国小说之最”。
对于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金瓶梅》,《食货金瓶梅》却另辟蹊径,作者侯会(北京市古代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从粮食和布帛着手,漫谈《金瓶梅》中的柴钱米价、世态人情,试图触摸晚明市井百姓的生活。“读者目光多投注于人物的悲欢离合、情节的起伏跌宕,对于隐藏于故事深层、人性背后的经济动因,未能予以足够关注。”
也就是说,《金瓶梅》其实是一部关于晚明的经济史。明隆庆、万历年间,商品贸易的活跃繁荣与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纠缠在一起,《金瓶梅》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在山东运河边的大商人西门庆“做一笔买卖、置一所宅院、收一笔贿赂、送一份厚礼”的数字,“书中人物沽酒、裁衣、剃头、买汗巾、称瓜子,乃至赏赐厨役、打发轿夫等细事,也都言必称价”,追逐金钱、耽于享乐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侯会观察到,西门庆的纳妾实际上是一种攫取财产的方式,“别以为西门庆只是好色之徒,作为商人,他一只眼盯着女人的脸庞,一只眼盯着女人的钱袋。最典型的例子,是娶三娘孟玉楼、六娘李瓶儿。”侯会根据白银对大米的购买力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不厌其烦地细算了一细账,如一席酒宴大约相当于人民币六百元,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两三百元,李瓶儿一件貂鼠皮衣大约合一万元……
《食货金瓶梅》还发现,在重农抑商的当时,商人地位虽有提升,但仍缺乏保障,西门庆的财富积累就说明问题。他从一个药铺老板,短短几年成为山东第一个大财主,垄断生意,发放高利贷,参与官盐买卖,攀附权臣蔡京,并当上了提刑官……西门庆是个异类,苗天秀代表当时一般的本分商人形象,却随时面临着财产被剥夺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