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海淀区供销社暨后来的海龙集团,有20年的不解之缘。
1987年,联想第一个街面的门市就是租用当年供销社的房子,一租就是12年。到上世纪90年代联想在上地建设生产基地,占用的土地中大约三分之一属于供销社。联想控股旗下的神州数码购买了海龙大厦一楼的资产,此事发生在1999年。
对鲁瑞清董事长我以前并不是特别熟悉,只知道他多年来是供销社和海龙的掌门人。虽然都在中关村,但不是一个行当,见面机会并不多。前几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成立了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我们两人都是委员,见面机会多了些。但得知他在写书并希望我作序,还是陈惠湘传的话。我曾经想,凌志军、陈惠湘写书,那是题中之义。作为企业家写书,所谓何为呢?
见到了书稿我才明白,这是鲁瑞清和海龙8年来进入到IT服务业的行业感受和实践的结晶。由此,我产生了两个感触:一是从传统的供销社到现代化的海龙,鲁瑞清成功地推动企业完成了跨越;二是从服务企业到贡献行业,鲁瑞清个人完成了新的角色转变。最近,他在多个行业组织中兼职,主要精力用于行业发展和研究。我见过不少企业家担任行业组织会长、理事长的人,多数是“挂角一将”。真正把行业组织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鲁瑞清当属一个。也许,这是他有能力、有资格完成书稿最重要的原因。
IT卖场行业我不很熟悉,但我知道它是IT产业链的终端。没有这样的渠道,产业无法发展,产业链无法循环。从鲁瑞清的书中,我了解了很多新东西。如:全球独特的业态模式;卖场产生的两个重要原因;卖场是三个规律的交集;蚂蚁雄兵的巨大贡献;卖场行业的竞争力等。我更感兴趣的是关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描写,因为它又将我带回了那个熟悉的年代,备感亲切。
随手写下几个字,权当是联想和供销社暨海龙多年关系的延续,作为对鲁瑞清身为企业家客串写书的支持与赞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