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消费市场的冻土层被大大地松动和打破。2001、2002年联想卖电脑200多万台,占中国市场的30%左右,觉得以后很难把市场占有率再做大了,就搞多元化、往海外走。但到了2006年,联想电脑卖到600多万到700万,产量增加几倍。卖到哪去了呢?卖到了五六级城市和城镇去了,往下走了。大量的农民出来做工,购买力大大增加。这是我们切身的感受。在联想投资的领域里面,面向中国低收入人群的市场,都做得非常蓬勃。我们注意到,很多做消费类的中国企业,卖衣服、卖食品、卖牛奶的,盈利幅度都大大增加,就是因为在往下走。
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中国产品为什么不能提价,为什么要卖得这么便宜呢?中国制造要涨价,不仅是要从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进入附加值更高、利润更丰厚的产业领域,更要敢于在产品中增加人力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责任成本,在增加成本的同时,提升价格,为中国制造博取形象溢价。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 唐若昕/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是一个贸易顺差大国的时候,可能忽略了,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逆差国。我们8000亿美元的进口,贸易加机电设备的进口有几千亿美元。这几千亿美元的购货方式是两种,一种是即期信用证,一种是预付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的企业和银行的信用,在国际贸易中被大量地占用。还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利息、贸易成本很高。这对中国可不是好事,这对中国的企业也不是好事。最近我们一个副总经理陪同国家领导出席俄罗斯的出口贸易会,回来之后引起了国内上下热烈的讨论,因为应该被打屁股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在给中国企业做出口,我们在给中国企业做赊账的管理,在给中国的企业出口做管理。但是,我们并没有为中国企业的进口提供足够的履约保函,没有提供足够的预付款保函。
长江商学院院长 项兵/美国人主要为股东而战,日本人是为职工而战,给员工的工资是最高的,中国企业为谁而战?难道是微波炉生产全球NO.1,这个目标可以反思,杀遍武林所有的高手,自己奄奄一息,员工的工资没有提高,自己也是中产阶级,这是我们的目标吗?我们要深刻反思一下,中国企业为谁而战?是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过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有条件和必要现在来考虑这个问题。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我说一个统计局没有统计到的现象:“未婚女青年推动房价上涨”。现在房价上涨跟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至少少算了50%。我做过很多随机的调查,不完全统计,没有房子,90%的女性是不嫁的。中国女性待嫁的年龄是25岁到30岁,这样就把买房的年龄大大提前了。如果政府强制规定35岁才能买房,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另外,中国人的财产关系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统计上买不起房的却买了房,就是因为可以动用整个家族的财务力量。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我们的信用卡,原计划8年盈利,结果4年盈利,而且在盈利中有40%是来自于透支的利息循环信用,这使我对中国的消费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中国人也透支了。谁在透支呢?年轻人和有钱人。现在的年轻人和有钱人,绝不会像他们老一代,一分钱一分钱的储蓄,然后拿这个储蓄放贷。现在的年轻人,“有钱就投资,没钱就透支”。在这样情况下,银行再天天拉存款、搞储蓄、放贷款,就已经不适应了。银行逐渐产生第三种功能,就是“社会财富的管理中心”。不仅是管理私人财产,另外还要管理企业的财富。在银行竞争中,我的体会是,谁能先做这件事,谁能做好这件事,谁就拥有未来的主动权。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东升/经济的崛起一定带来金融的崛起,现在中国进入一个金融崛起的过渡阶段。这个判断来自于什么?最核心的是,整个经济成长进入到一个没有强大的金融支撑,就不能使经济持续高速成长,这是一个判断。
金融走到这一步是开放好还是暂时封闭好,是保护和开放的命题。人民币要可自由兑换,技术条件完全具备了,1万4千亿外汇储备,每年我们有2千亿贸易顺差。从一个债务国向债权国过渡,美国就是一次大战的时候,所有的工业完成了一开始从一个债务国向债权国过渡。我们统计今年外商直接投资,引进2千亿美元,投出去1千亿美元。当前的头号国家战略应该是建立一个强大、高效的金融体系,这需要心理准备、人才准备和制度准备。战略背后的核心是什么?是一支强大的国家财经团队。治理国家和治理企业是一模一样的,治理国家是政治团队,中国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时候,财经团队最重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我们对企业所处的大环境比较担忧,主要是法律环境和政府监管环境正在出现一些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大有利的倾向。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我们的一些法律正在从过去对企业进入的限制转为对企业行为的干预,而这些干预所覆盖的企业是普遍的,这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将覆盖所有企业,国企、民营企业、外企无一例外,大企业、中小企业都包括在内。其动机是要保护劳动者,但最终结果却不一定,有可能会伤害劳动者、老百姓,同时也伤害企业,甚至国家的竞争力。第二,一些社会舆论不利于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比如,我们的一位教授最近做了一个调查,了解企业职工对经营班子收入上升问题所持的看法,发现民营企业中有80%的雇员认为这是剥削,国有企业中79%的职工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可以想像这样的一种观念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会造成一些影响。又比如,在昨天的大会论坛上,柳传志提到了《劳动合同法》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但他同时说他提出这个问题很紧张。这的确反映了我们目前的舆论环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