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中国本土的主流VC中或许也将出现“独立派”、金融派、实业派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现象
文 | 本刊记者 潘虹秀
3月20日,远望谷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5000万元,成立深圳市远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与此前后,有消息传出中国普天计划成立一只规模为1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这说明中国实业正公然进入VC行业。中国保险业也不甘落后,据报道中国平安已决定设立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计划今年内,将200亿元保险资金砸向PE项目。而赶上券商直投头班车的中信证券业最近也动作频频。3月17日,中信证券宣布向旗下全资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增资至30亿元,同时还宣布将成立中信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管理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进入产业基金领域。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
这些迹象表明,实业与金融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本土VC/PE行业不再是“独立派”一枝独秀。“独立派”指的是不依附于某个实业公司或某个金融公司而独立存在的VC,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它们曾是本土VC品牌的主导者。多年来活跃在市场上的本土VC/PE中鲜见“非独立派”。去年12月,清科发布的2007年创投机构20强中,本土机构中非“独立派”仅有联想投资一家,在发布的10强PE名单中,本土的非“独立派”仅弘毅一家。
国内资本的火热和政策的支持,让VC/PE行业不再依赖于海外募资、海外IPO的“两头在外”模式,不再是那些“海龟派”的专利。不懂洋文,没有海外人脉的“土鳖”们迎来了分羹股权投资的黄金时代。金融、实业们跟随嗅觉灵敏的民间PE大潮逐利而来,再正常不过。早在去年,就有不少已在国内上市的实业公司通过入股创投机构,以“创投概念股”的身份分享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双重红利。而在去年9月,券商直投政策放开以来,众多券商已悄悄在为进入VC/PE行业摩拳擦掌。
私募股权说到底无非是个产业和资本挂钩的过程。相比“独立派”,金融和实业派由于其金融和实业的背景,在某些方面更具独特优势。券商背景的PE在项目源上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拥有很强的优势。实业派则会因专注于企业战略,而对某些产业吃得更透。比如远望谷创投主要围绕其主业RFID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周边产业进行投资。这也让企业家们在引进VC/PE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其实,“独立派”、金融派、实业派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是西方VC/PE的常态。八年前,初入创投业的阚治东就发现日常接触的境外的VC大多有产业和金融背景。那时活跃在中国的IDG、软银、AIG等都不是独立VC。为此,他曾向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请教:VC是一个辅助型行业,还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产业?一年后,阚志东率队前往美国考察,试图找到独立VC的参照样本,却发现当地人总提及主流VC一词。为弄明白主流VC到底是哪些VC,他研究了2000年前三季度,投资额排名前20位的美国VC机构,发现来自金融背景的有10家、产业背景的有3家。而当今活跃在中国的外资VC/PE也有不少实业或金融背景,拿清科2007的前10强PE为例,就有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国际金融公司等4家外资PE来自金融背景。
实际上在2001年之前,中国VC/PE行业已活跃着券商和实业的身影。只是前者因为资本的不成熟和政策原因,券商全部退出私募股权领域,后者因为资本多年来的退出无门,发展比较缓慢。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过去七年来,“独立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只是暂时的。如今,金融与实业的介入势必会打破这种局面。若干年后,中国本土的主流VC中或许也将出现“独立派”、金融派、实业派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