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绿色竞争力,谁将拥有未来
文 | 本刊见习记者 胥晓莺
月22日,第39个世界地球日。首届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在一场春雨浸润后的北京启幕。这是国内第一个关注环境与商业战略融合的企业家年度论坛,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和气候组织共同主办。宝钢、海尔、万科、联想、英特尔、诺基亚、巴斯夫等20家中外资企业作为由国内外专家评出的“中国绿色公司”首批标杆企业,隆重亮相。
从环保再生纸的报告书、信纸,到颁发给标杆企业的木质获奖证书,发给参会者的布口袋,甚至连会场的地毯都是树叶图案——组织者抓住每一个细节来营造绿色的氛围。
“绿色公司,企业价值新标杆”,正在成为中国商界深入探讨的主流话题。
企业家环境意识的觉醒
2007年1月,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惊奇地发现,有17个独立议程都与气候变化相关,而把气候变化看作是最重要问题的与会企业领导人数量,是2006年经济论坛的两倍之多。他带回的这个讯息成为首届中国绿色公司评选的一个缘起。“中国绿色公司”项目顾问之一、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美国《外交》杂志2008年第1期上,题为“全球企业公民:与政府和公民社会共同努力”。他强烈呼吁全球商业界共同实践全球企业公民,与各国政府和社会一道改善全球状况,重中之重即是环境危机。
2007年,被公认为是“环境年”。2007年4月17日,气候变化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正式议题;4月19日,全球契约组织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在新加坡召开了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首次商业领袖环境峰会,全球600位商界领袖出席;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由倡导环境保护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IPCC共同分享;12月中上旬,在印尼巴厘岛由联合国主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更是将全人类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
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这些议题,像“狼来了”一样,被气候学家、环保组织声嘶力竭喊了60年,公众的耳朵已经结了茧子,甚至变得麻木。但这次真的不同了。商界的领袖们,已不再是在环保人士的戳戳点点下,硬着头皮做些无关痛痒的缝缝补补,而是俨然夺过了他们手中日渐沉重的环保大旗。
万科董事长王石是其中一个先知先觉者。人人都知道王石爱登山,但多是把它当作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来赞美玩味。但当天他以“乞力马扎罗的雪”为题的演讲,却给了在座的企业家和听众一个全新的启发。“海明威在他的这篇名著里是这样开头的:‘乞力马扎罗是一座长年积雪的山,据说是非洲最高的山。’我2002年2月8日登上了乞力马扎罗的顶峰,可以证明它是非洲最高的山。我登顶是在海明威的作品发表差不多60年之后。我证明它不再是长年积雪的雪山。”
王石对海明威的“纠正”,并非出于考据主义者的较真儿,而是一个普通人对于史上气候变化的真切感受。多年来游走于世界名山大川的王石,对于由人类活动给气候带来的变化以及恶果感触良多。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的企业经营哲学。
“万科把低碳经济看成是新世纪的到来,把低碳看成企业的竞争力。万科也是这样做的。”王石说。此次年会,万科作为惟一的房地产企业当选绿色标杆企业。
作为中国房地产的龙头,万科的当选是企业“绿色竞争力”兴起的一个最好说明。
绿色也是竞争力
不可否认,在环境问题上,中国企业正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政府、投资人和消费者多方面的压力。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2008年中国将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国际舆论对此大肆炒作。西方社会担忧中国的排放是否会抵消其他国家的减排和碳平衡的努力。这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面对国际社会的主要压力之一。
同时,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而“中国制造”在一些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眼里,几乎是“高能源损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附加值”的代名词。低档次的中国制造不仅对中国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还引起了全球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对中国产品的抵制,以及对中国企业在环境责任缺失方面的指责。这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已然形成巨大的阻力。无论是在海外设厂还是销售产品,无论是登陆资本市场还是寻求战略性融资,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当地的法律环境和公众的苛刻要求。
中国政府正在日益提高对全球变暖问题的重视程度,先后加入了《京都议定书》等相关国际协议;2007年,中国政府先后公布了《中国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新一届政府通过建立环境、能源的大部门管理体制,关于环境的制度规划和战略实施将日益得到加强。
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周国梅举了日本的例子,说,“他们出台了比较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来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实际的结果是优化了他们的汽车产业,这是绿色竞争力的一个明证。”
同时,民意调查也显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绿色产品和企业的环保表现,公众意识已经觉醒,责任消费正在兴起。2007年3月,包括地球村在内的21家环保组织发出“绿色选择”倡议,号召消费者抵制可能有环保劣迹的企业的产品,此倡议得到了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的认可。
但与以往谈到环保,企业家们高举“企业社会责任”、“使命”的大旗不同,“趋势”、“竞争力”上升为此次绿色年会的核心词汇。与会的企业家们坚信,气候变化意味着商业环境新风险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商业市场的新机遇,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新竞争力。
全球变暖必然导致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指出,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就是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气候变化,这两大趋势的叠加,将必然导致一场能源革命。人类将在寻求清洁能源方面正展开一场竞赛。
据统计,2007年,全球清洁能源行业的市场规模比上一年增长40%,达到约770亿美元,预料在下一个10年中每年将增长20%-30%。绿色投资也成为华尔街的新宠。一大批风险资本家、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公共养老基金甚至连保守的保险公司,开始向生产乙醇、燃料电池、环保杀虫剂以及各种绿色产品的厂商投入大量资金。据统计,2007年全球投向清洁技术的资金仅风险投资就达到30亿美元,比2006年的21亿美元增长43%。
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碳市场已经形成。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一种新的商品在国际资本市场流通,2005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总值超过了100亿美元。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预测,到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需要的碳信用大概是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我们在其中,我们在行动”
不过,企业如果向“绿公司”的转变真那么容易,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可能早就迎刃而解了。对企业而言,绿色意味着未来可持续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将面临短期的成本上升。如何在硬的财务约束下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赢得未来优势?这是此次年会的一个核心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教授、长江商学院教授周其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推广绿色经济的几大难点:第一,污染怎么变成成本?有人买、有人出价才能计算成本,不出价就没有货币价格,无法计入成本。即便我们测算出成本,中国的现状是,很多家庭、公司付不出这样的代价。中国的定价机制还很不完善,不但污染排放定价的问题没有解决,石油、天然气的定价也偏低。第二,中国的问题比其它国家更大,因为我们是“极速”的工业化过程,高速的经济增长、高速城镇化带来更大的碳排放。第三,中国长期贫穷,形成的穷人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顾今天最重要,顾不了明天。所以他认为,中国企业走绿色、低碳之路,涉及到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理念的诸多挑战。
周其仁中肯地提醒企业家:“这条路非常长,走在前面的公司走得不要太快,太快会没有长劲。最好是每个时期都比平均社会水平高一点,很多好处做出来才会有人相信,有人追随。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加上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价格机制的改革,这样各方配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中国低碳工业之路。”
“尽管做起来非常难,但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这是作为先行者的王石的体会。
他接着说:“就像万科当年不行贿,很多人觉得在中国当时那种环境下很难,我说是难,但不像人们想象中难。我喜欢登山,登珠峰很多人觉得难,当然很难,但我说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王石的这番讲话换来了台下的热烈掌声。同时,他也用万科的例子说明,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正因为很难,你先做了,你走在前面就可以成为旗帜,成为新的竞争力的代表,反之就可能被迫成为靶子。”
据王石介绍,万科推进的住宅产业化项目,靠改变传统的建筑方式,预计到2012年,节约的木材将相当于保护了2000公顷的森林。中国建筑业使用的大量木材是从非洲原始森林进口的,很多国际NGO组织比如绿色和平、大自然保护都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做了大量调查,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2007年万科成为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商,如果我们没有先行一步,不拿你当靶子拿谁当靶子?”王石说。
对行动力的关注和倡导,而不是简单的评奖了事,是此次绿色年会区别于以往社会责任论坛的又一大亮点。在年会现场,主办方隆重首发了一部名为“中国绿色公司”的系列公益广告片。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重量级会员,柳传志、李东生、马云、牛根生等企业家纷纷“触电”。“我们在其中,我们在行动”的广告语迅速窜红。这句话与王石的“难,但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一起成为会场内外的流行语。年会主办方还发起中国企业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北京倡议”,目前签署该倡议的企业已经超过200家。
应对气候变化,承担全球责任,需要政府、企业、NGO与公众之间密切合作,需要跨国组织的配合。而此次年会,除了中国科技部、环保部的相关官员,还邀请到美国加州环保局长Linda Adams女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世界银行总部高级环境经济学家王华,和波士顿学院企业公民研究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Go Green Initiative、AccountAbility等多个在环保、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领域卓有建树的国际组织代表。
正像中国绿色公司项目评审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吴建民所说:“气候变化是最能把世界联合起来的全球问题。”挑战面前,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正在携起手来。幕布已拉开,与以往不同的是,企业家唱主角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