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拒绝对中国制造遮遮掩掩的不单单是异国的声音,更包括我们自己——奢侈品的魅惑正和复杂的人性和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 | 本刊记者 谭相宜
当中国已经孕育出一流的棉花羊绒的时候,当中国四大面料厂成为顶尖奢侈品牌面料提供商的时候,当几乎没有哪个大牌可以完全抹去和中国制造的联系的时候……
你会问自己以下问题:为什么我还要花大价钱买奢侈品?中国制造离奢侈品有多远?在世界时尚制造链中,“不可说、不足为外人道”的工厂和得不到对称消息的我们被摆在什么样的位置?
公然拒绝抑或对中国制造遮遮掩掩的不单单是异国的声音,更包括我们自己。奢侈品的魅惑正和复杂的人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克服自然也是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虚荣真可谓“时尚最爱的原罪”。
奢侈品消费价值回归
宏梦卡通的CEO王敬可能是中国男企业家里最会穿的人之一了,当他打开那满满当当的两大私人衣橱的时候,举目望去,满眼皆是Marcello订制衬衫、VALENTINO郁金香领带和KENT & CURWEN复古款上衣。十多年前,当王敬还是美国第三大零售商的服装买手时,他曾经跑遍中国的服装基地,当年中国的面料和剪裁水平,就让他由衷赞叹。“但我还是买衣服主要认牌子,对一些奢侈品牌有相当程度的忠诚度,”他说,我研究过美国的主流消费群体的变化,他们的富有阶层在70、80年代和今天的我们一样追求名牌;到了80年代末,大家开始抛弃名牌,觉得没道理买那么贵的东西。到最近10年,心态更平和了,各个阶层懂得选择满足自己生活方式需求的东西。中国会走过对奢侈品盲目崇拜的阶段,很快迎来价值回归时代。”
法国高等经济与商业学院奢侈品营销中心的博士卢晓和巴黎第九大学访问教授谢华礼一起做了题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研究,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目前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并没有之前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只占全球的5%,如果把香港和台湾包括在内,这个比例可能介于10%到15%之间。但中国市场的增长率相当高,全球奢侈品业务的总增长率为8%,中国为此贡献了2.5%,占比为三分之一。谢华礼还注意到这股风潮里一些相当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人通常是男性,在日本女性是购买主题,而在中国则是男人是购买主题。你会常看到两个人去专卖店,一个人在前面选,一个人在后面坐着,而往往是后面坐着的人买单。在人们购买的奢侈品当,50%都是用于商务馈赠。还有当他们为太太和情人购买奢侈品时,不会购买相同的款式。”这项研究还表明,“60%的中国百万富翁只有30多岁,而在欧洲,百万富翁的平均年龄都是60岁左右。”
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觉得:“很多中国人把奢侈品作为投资手段,在这个通胀时代,油价粮价高企,奢侈品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承载过剩货币的地方。”某华尔街金融人士对记者说:“美国人民现在真是穷了,谁还有哪钱买奢侈品啊?我刚带一个国内券商的代表团去佛罗里达,他们看到那些国内卖3万块一套的大牌西装减价只卖500美元的时候,立马一人买了两套。”
易凯资本的王冉也曾表示,“穿ARMANI曾经是美国金融的类似行规,也算一种无聊的统一”。
以532名基金经理投票的方式,某杂志推出的“国内资本圈最喜爱奢侈品牌”排名里,同样可以看到这种“群体性狂热”的显著体现,在“最推崇的服装品牌”一项,阿玛尼以近1/4的绝对优势成为了资本圈人士的首选。至于ARMANI西装比起传统西装是去掉胸衬、垫肩的,需要好身材才能与之合称的先决条件,倒是没人关注了。
资本圈男士们更没有留意到的是,他们心爱的ARMANI已经从国内上市公司山东如意集团采购对男装来说极其关键的面料了,2007年度如意公司总经理工作报告里指出:“国际知名的高档服装品牌纷纷采用我公司面料代替意大利的高档面料”,其中除了在欧洲市场就售价达1000欧元以上ARMANI(奢侈品国内售价远高于欧洲价格),还包括耳熟能详的德国名牌HUGO BOSS和在大陆卖的最好的男装名牌意大利的杰尼亚。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尖锐地指出:“我觉得奢侈品品牌主要就是满足少数人的虚荣心。从产品的品质来讲,中国的服装业的工艺技术和制作水准已经是世界级的。在中国的服装行业当中有大批的企业已经在代工世界顶尖品牌,很多在恒隆广场这样的最高档的消费场所售卖的衣服就是我们中国制造的。我觉得我们是心甘情愿地被奢侈品去宰,因为我所了解的奢侈品牌的成本远远低于他的市场价的,通常1000块的成本,最后的零售价在1万块以上,甚至更高。”
和他同样持“虚荣论”的还有搜狐CEO张朝阳,他这样撰文告诫广大同胞:“女士可以不用对LV包那么痴狂啊, 中国企业生产的包有同样的质量, 要看透带个法国包感到体面的那点可怜的虚荣心。中国的服装服饰业开始从做苦力转型成打出自己的品牌, 希望国人多支持中国的品牌, 帮助中国产业的升级。”张朝阳身体力行的成为了土生土长的品牌依文的VIP顾客,开始穿国产西装了。
羞答答的奢侈品中国造
意大利时尚协会主席Mario Boselli觉得:“法国和意大利是世界上惟一两个到目前为止一直在世界时尚界扮演主角的国家。从长远来讲,中国有着最好的面料。我个人感觉,中国的服装质量提高的非常快,在过去的20年当中,获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在《华尔街日报》主题为“一家中国工厂做出的售价800美元的西服能否媲美意大利产的1,400美元的西服?”的文章中,两位服装专家对结论意见不一,毕竟在他们眼中“价格在800美元以上的高档男装一直是中国服装生产厂商最后一块未能涉足的领域。高档西装上衣是制做工艺最为复杂的衣服,通常都在意大利或北美生产,或是在伦敦的萨维尔街定制。”但文中仍表示,“中国服装的名声还不是太好”,但看到人们的抵触情绪出现了软化,“5年前,如果衬衫不是在英国或意大利制作的,就不会被视为上品。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
改变人们态度的开端或许是香港的数家服装公司已经几乎垄断了世界范围内大牌衬衫的制造,其中香港联业制衣雇佣了近3万人,年产各类成衣5000余万件,美国市场超过1/10以上的衬衫都由这个公司制造。而香港溢达集团专注于上衣的精心制造,他们甚至为了心无旁骛而结束生产裤子和外套,专攻纯棉衬衫和T恤,建立了从棉花种植到成衣的完整生产链。溢达集团的自有品牌“派”的座右铭是“衬衫的艺术”,这个依托集团的品牌目前仅有一家国内门店,以约每件700-800元的价格提供多达34个尺码的衬衫。“派”品牌的负责人张晓明介绍,溢达集团的原料来自新疆长绒棉,新疆可以出产世界级的棉花,不逊于著名的埃及棉和美洲皮马棉,只是和中国制造的很多好东西一样,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
细究今天的中国制造,几乎已经覆盖装扮领域的方方面面,而要具体论到加工厂行内人士都讳莫如深,“几乎国内所有的授权生产企业都有保护协议,不许透露任何细节。”很多被国人仰慕不已的名牌其实都是在东莞或者江浙一些戒备森严的车间里被制造出来的,据说往往进出车间的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和外界联系,而且几乎每天都会清点一次商标数量。
和杰尼亚公司合作成立了夏蒙·意杰服饰有限公司的温州商人陈孝祥曾经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全球十大顶级男装品牌,有一半在夏梦工厂制作”,但他表示不能透露具体品牌,同时近来绝口不提这个话题。
杰尼亚集团总裁Paolo Zegna告诉记者,中国市场占杰尼亚世界市场的12%,关于中国制造的问题,他这样强调:“夏梦·意杰主要是为了针对中国市场,生产的也多为中端产品。我们联合温州夏梦为的是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及细分,而夏梦·意杰生产的产品也不同于杰尼亚本身的产品。我们会强调Made-in-Zegna。对于奢侈品中国制造这一话题,我想说的是,杰尼亚并不是中国制造的。当然,我们也有部分商品会选择在中国生产,他们只占杰尼亚所有产品中的很小一部分。”
购买幻觉
Dana Thomas,《新闻周刊》驻巴黎的资深文化时尚记者,在她那本引起轰动的《奢侈品是如何失去光泽的》一书里毫不留情地揭出某些知名品牌为了赚取高额差价,不惜一切办法来降低产品成本,包括使用便宜的原材料、用计算机和流水线生产代替熟练的工匠、偷偷摸摸把生产线移到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却仍打着意大利法国制造的标签,更为卑劣的手法还有,把衣服的袖子剪短半寸、不修边、不加衬里,减少手表包装盒里防震保护的纸板层等等,在她眼中:“在过去30年,奢侈品被贪婪资本家挟持,而消费者又被奢侈品所散发出的迷幻光芒所劫持。奢侈品行业已经牺牲了它的正直,削弱了它的产品,玷污了它的历史,蒙蔽了它的消费者。”
Dana在中国一家皮具制造厂亲眼看到一群19-26岁,每月赚120美圆的女工在制造奢侈品牌的皮包和钱包,其中某个坚持自己只在意大利制造的品牌在这里的成本是每个120美元,“而那个晚上,我看到同一个皮包在香港的百货商店里标价1200美元。”
“爱马仕在毛里求斯完成丝巾锁边,而Louis Vuitton除了在法国、西班牙和南加利福利亚自家工厂里制造皮具外,还计划计划在印度建厂制造鞋子。”对于有些名牌比如GUCCI或PRADA来说,即使能贴上意大利制造的标签,也很大程度上依赖Prato的中国供应商, Prato是佛罗伦萨郊外的一个小镇,自古以来就是名牌加工产地,而如今这里拥有仅此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多人数的“唐人街”,4000多个工厂里超过一半的厂主是中国人,他们依然雇佣中国工人生产奢侈品,只不过地理上挪了个地方而已。
LVMH中国区总监吴越,作为LVMH集团首位亚裔高层,在各种场合被追问了无数遍:LV到底有没有在中国生产?他虽然明确表示LV品牌本身在中国加工的说法是谣言,但是LVMH集团在国内确有加工。“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世界的口碑还是国际工厂,现在中国制造想从工厂的思路走向一个商场的思路,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正在发生。有些品牌的卖点就包括产地,如果说我们不在中国制造,其实是从消费者角度思考,没有人会做不顾消费者的行为。我们的宗旨是对销售经营不利的事情少做,尽量不做。”
郑永刚认为奢侈品的制造确实具有地域性特征:“广州人就是善于煲汤、我们宁波就是产最好吃的黄泥螺,奢侈品现在大家就认法国或者意大利制造。”还有业内人士坦言,承认中国制造就等于走下神坛,“只要是品牌在坛子上,即使再贵也有人掏腰包;如果这个牌子从神坛转移到地面,那就别再指望销售业绩达到当年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