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二十年间,中国图书也步入了大规模“自我复制”、“自我繁殖”阶段,整个行业已完成了半个资本主义革命
文/张晓波
郑州书会之后,新书纷纷露脸,再加上“五一”长假,对图书的销售也大有推动。尽管总榜上那几张老脸依旧,新人却十分踊跃。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图书产品线开始大规模“自我繁殖”了。
细分了一下,大约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一、图书续集不断推出。代表作是《鬼吹灯》这个系列,两年之间出了8本,每本都卖得很好,都是各个排行榜上的常客,现在终于到了“终结篇”了。
与此类似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和《后宫·甄传》系列,两年时间都是出了五本。所幸,《鬼吹灯》系列终结了,《后宫》系列也终结了。至于《明朝那些事儿》也写到万历年间了,大明亡国还有六十年左右,读者大约只需要忍受一两本续集,明朝那些破事也就结束了。
另外还可一说的是《德川家康》系列,同一个作者的书,前一套《丰臣秀吉》由另一个出版社分上下厚厚两大册,死也卖不动,现在变成了一组系列,慢慢吊读者胃口,反成了热门小说。
二、同作者同类题材图书的衍生出版。从排行榜上看,《于丹〈论语〉感悟》是《于丹〈论语〉心得》的姐妹篇章;《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则是马未都收藏系列的前两种,接下去还有一个系列将要出来,预计“收藏”的话题都是今年的大热门。
三、老作品新版再上市。出修订本,有郭敬明的《幻城》;老作品新版本,有《沉思录》,据小道消息,接下来还将会有早就多次宣传“封笔”的余秋雨《文化苦旅》再出修订新版。
四、跟风图书自我跟风复制。最明显的是市面上一大堆养生书和“二十几岁”系列,这两个系列若是有心人愿意排队点名的话,大约能开出不下四五十种书名都看上去差不多的图书。
以近代史经验为例,珍妮纺织机导致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手段彻底革新,由家庭小作坊转向流水线机械化生产,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则使得工业产品运输能力大大改进。这是古典时代向现代世界转变的技术根源。简单地说,资本主义的兴起,依赖于这样一种技能能力,即产品能够大规模复制。图书产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是本书就能卖、乱七八糟的书全能卖,不过二十年间,也步入了大规模“自我复制”、“自我繁殖”阶段,整个行业已完成了半个资本主义革命。书业的“珍妮纺织机”已经发明了,现在就缺少一架提升整个行业运营能力的“瓦特蒸汽机”了。
说不定,以后哪一天,我们走进图书超市,不需要像今天一样挑三拣四为价格、为质量而苦恼,我们只需要直接对服务员说:
“服务员,请称一斤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