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经济行业出现了巨大的机会,但是他们的管理者表现得像真正的企业家吗?也许没有
[文]比尔·费舍尔
中国——企业家的乐园?几乎就在几年前,这样的提法可能会被普遍认为是荒谬可笑的。因为在20世纪下半叶的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经济极大程度上受缓慢且臃肿的国有企业拖累而停滞不前、人口膨胀。如今走在北京的硅谷或参观上海的高科技园区,你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复星集团、华为或阿里巴巴等都是真正的创业公司。
然而,面对中国企业文化变迁的鲜明特征,中国真正成为了企业家的乐园吗?对此我不敢苟同。“老经济”的思想痕迹仍然存在——在此不是指老式的资产密集型的行业,而是指那种“管理行为节奏有些缓慢、大型国有经济相对安于现状、思维倾向于零和游戏”——其中任何一样都不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特征。过去六周里,当我在上海访问了大大小小的成功的国有企业或者受国有机制影响的企业时,不禁得出上述结论。这一行留给我的关于大型国有企业管理的深刻印象还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令人赞叹的人才。
第二,恐怕这里有着比其他相似机构“多得多”的人才。在我到访的中国国有企业,其高层人才同其国外竞争者一样能力显著。但同样显著的是,人才间的区别更明显,有些出席会议的人像没睡醒一样。这些人是谁、他们做什么对我来说是个谜,但我的经验是,安置表现差的人才将会挫伤其他表现优秀的人发挥能力。
第三,他们的全球化踉踉跄跄。我到访的这些公司很少有持续的国际化策略。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像是交易性的、机会主义的,没有战略这条无形的“线”将不同的行动编织起来。
第四,先入为主的本土主义。当每个人都关注全球化的时候,我到访公司的全球化紧迫性并不强。联盟,没错;技术转让,没错;梦想,也没错。但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国内市场比国际市场更广大。这也许是一个经济变得成熟的一部分,能幸运地发现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但我情不自禁地认为这个市场会分散部分管理者的注意力,降低他们冒险的意愿。
考虑过上述特征之后看看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阿塞洛-米塔尔(Arcelor Mittal)主席米塔尔先生的一系列行为。他决定非正式出价收购25%的鞍山钢铁股份后,受到中国的欢迎。米塔尔是位独特的企业家,富有野心,有长期愿景,不怕冒险,着眼于快速形成全球的价值链。他比行业其他人都行动迅速,且这一切都在“老经济”行业规定的范围内。谁会不想让米塔尔加入他们的团队呢?毕竟,阿塞洛-米塔尔是迄今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钢铁比起鞍钢的1600万吨要多出1亿吨。目前阿塞洛-米塔尔在中国境外的钢铁产量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13%,但在中国境内仅为0.07%。因此米塔尔想要进入这个巨大而有吸引力的市场。诚然,有人认为钢铁应该是国家资源,但阿塞洛-米塔尔给鞍钢提供的是通过合作共同进入全球化新阶段的机会。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也是一场企业家精神的融会。
但旧的思维模式再次浮现。中国老经济行业出现了巨大的机会,但是他们的管理者表现得像真正的企业家么?也许没有。不要忘了当我们把企业家精神与高科技或者初创企业联系起来的时候,阿塞洛-米塔尔作为更老一些、资产密集型的成熟公司具备同样的企业家精神。在重塑全球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也许要像需要更多的比尔·盖茨一样,需要更多的米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