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兴国家来说存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即“IP地址”有所谓的“先下手为强”原则
[文]石田宏树
FreeBit公司
董事长兼CEO
中国是世界上因特网发展最迅猛的国家之一。据CNNIC统计,仅去年一年,因特网使用人数就增加了7300万,超过法国总人口。随着手机及宽带线路的普及,这个数目还将继续增长。
在世界经济实体中,由于工业需求的增加,稀有金属的价格持续高涨,从而出现向这些拥有“稀有金属”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权力转移”(Power Shift)的现象。
在因特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稀有金属”问题,这很可能成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因特网发展的瓶颈,2010年-2015年间或许会出现连一台电脑也无法“追加连接”到因特网上的情况。
过去,曾出现过一次因特网的“稀有金属”问题。因特网是靠架设在铜这种稀有金属上发展而来,早期电话线、CATV等都离不开它,但铜的信息传输量有限、价格较高。发展中国家常发生违法挖掘地下铺设的铜线再转卖的事件,高价稀有金属限制了因特网的普及。当时人们对此反应淡漠,只有因特网、通讯业因自身感到危机主动突破了这一难题,即用最有光泽的矿石资源——硅(砂)的光纤替代铜。其结果是,譬如在日本,与2000年相比,用1bit传送信息的价格减少至1/4300,即使是家用,也能以一个月300元左右的价格享受100Mbps的光纤服务。
而现在因特网正面临着第二轮“稀有金属”风险。与前一次一样,人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必要性。这个问题就是“IP地址”。
因特网靠分配给PC、手机乃至家电等设备一个“IP地址”,即依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编号”而运作——如同分配给每部电话一个电话号码一样。30多年前所设计的因特网容量上,“IP地址”在世界范围内仅有232(约40亿)个,预计将在2010年-2015年之间“枯竭”。这并不表示因特网从此不能使用,而是意味着新设备的追加已不可能。虽然存在如公司内线电话那样,多台机器分享同一个号码(IP地址)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方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新兴国家来说存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即“IP地址”有所谓的“先下手为强”原则。从现阶段分配数目来看,美国为人均5.4个、日本1.8个,而中国仅为人均0.1个。这种“稀有性”因素开始向市场渗透,上海被固定分配的IP地址价格竟然是日本的2-5倍以上。每年中国对IP地址的新增需求量,相当于法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
中国是因特网“稀有金属”的资源稀缺国家。这种资源很难通过“进口”来补给。要从根本上解决,只能通过向因特网的下一级版本“IPv6”转移,或创设国内专用因特网来实现。前者需要庞大的投资和世界各国的“协调”,后者虽几乎不花费成本,但意味着将从因特网这个世界最大的知识系统中孤立出去。
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正致力于通过前者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值得欢迎的举措。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不仅在生态环境技术上领先,在解决因特网“稀有金属”问题上也有突出成绩。为避免中国因特网发展出现停滞,除了关注这个领域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我自己也应积极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