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被误读的“外资化”



苏州的外资很强大,民资也很强大。从发展势头上,民资已超越外资 

文 | 本刊记者  陈建芬 

是从北京来的,印象中苏州可能是一个外资很强大的城市,其实,苏州的民资也已经非常强大。现在,苏州是外资和民资并驾齐驱的城市。”这是7月10日,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州工商联会长姚东明,见到《中国企业家》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近年来,“过度外资化”,以及其带来的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是外界给“苏州模式”贴上的灰色标签。 

姚东明向记者罗列了一长串翔实的数据,来证明这只是外界对苏州的“误读”: 

2006年6月底,苏州民营企业的数量就已经突破10万户,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全国第5个民企数量超10万户的城市。到2008年,短短两年时间里,民营企业数又增长了2万户。 

苏州民营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开始,超过外资。2008年应该会超出更多。最近几年,苏州实际到账外资每年在60亿美元左右,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在这种背景下,苏州民资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超过了外资,说明苏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更为强劲。 

苏州民营企业对于财政的贡献达到33.3%,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以民营经济的概念(加上股份制中民营参股、控股的股份)来论的话,已经接近50%,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整个民营经济带动的就业超过250万人,就业人口超过外资。 

30年间,在最初无比强大的公有制经济以及后来落户苏州的无比强大的外资经济的笼罩下,苏州的民营经济,这个巨人有着怎样的成长史?国资、外资、民资,是怎样地此消彼长?又是怎样地共生共荣? 

“新苏南模式” 

1978年,统计局数据显示,苏州一共有国有企业556家,而包含民资和外资的“其它企业”一栏,是空白。 

和国有企业并驾称雄的是乡镇企业。1978年乡办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804家。村村乡乡都在办工厂。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坐上火车,到苏州进行技术指导。沈文荣,从一个弹棉花的乡镇企业走出来,带着他的手下到国有企业苏钢学习怎样轧钢。乡镇企业的发展成就了“苏南模式”。 

外资在这时只是微量渗入苏州。1984年7月,苏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成立。这一时期,以港资为主的180多家外资企业进入苏州,单笔投资大都不过几十万美元,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行业领域。以后来的眼光看,最先进入苏州的这一批外资,质量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后,苏州乡镇企业式微,国企衰败。大量外资在政府的招徕下,汹涌而入,形成所谓的“新苏南模式”。 

“当时市委领导就有一个思路,利用外资打头阵。牵外资的牛鼻子。这种情况下,我们包括乡镇企业在内,能合资的,都合资了。”苏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综合处处长唐惠民后来回忆道。 

政府如愿招到了大批外资企业。昆山,也被称之为“昆山机场”,意指仕途起飞的地方。梁保华、陈德铭、王珉,则相继离开苏州,升任省部级高官,苏州更被称为“省长摇篮”。媒体甚至将苏州的“省部”现象,解读为国家对于“新苏南模式”的认可。 

确实,苏州的招商引资,不可谓不成功。包括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在内的、各级各类开发区迅速崛起,成为外商投资的集聚区。来苏州投资的外商已由前期的港澳地区中小企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为主体。在苏州工业园,甚至有了“在苏州感受世界”的广告标语。 

借力于外资,2004年苏州GDP达到3450亿元,悄然超过深圳;工业总产值9560亿元,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基地。与此同时,苏州吸引的外资相当于西北10个省市的总和,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级市。 

生疑“外资化” 

就在苏州处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新苏南模式”遭遇质疑。重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评价,苏州市经济“只长骨头不长肉”,苏州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甚至比不上重庆。还有一篇叫做《贫困的苏州》的文章,也在网上广为流传——苏州表面的繁荣之下,土地资源枯竭、民族品牌衰落、环境污染、百姓在城市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受益有限。 

在与“温州模式”的比较中,以苏州为代表的“新苏南模式”更是遭遇最冷酷的否定。 

质疑并不仅仅停留在苏州城外,苏州人自己也有疑虑。“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和松下等合资,提供了厂房、土地和劳动力,但全是外资的品牌和核心技术。我们想把产品向哪一块拓展,都没有发言权。”某中外合资企业的一位员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2006年西门子独资了。阿海法也是几次提出想要独资。外方想要独资前,会取消利润分成。像西门子连续好几年不分红,把利润都做掉了——因为关键部件都还是进口的。这样下来,中方吃不消。”作为当年政府产业局工作人员的俞灏,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17家外资企业,与本地相对比较好的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现在只剩下4家,其余,都纷纷独资了。”  

与外资的合资,人们发现并没有想像中带来那么多好处。而后来直接进入苏州各大工业园区的那些外资独资企业,也不免被认为只不过是苏州的“过客”。 

直到《中国企业家》在苏州采访,疑虑依然,“外资经济主导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影响。现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东莞鞋业等制造业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IT业行业景气度还可以,苏州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来讲,它还是两头在外,和单纯的出口还是有差别。在中国的附加值,究竟能做出多少来?”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缪凯直言。 

“苏州的外向型经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资源、环境、土地……怎么以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程度的招商引资?现在我们想发展楼宇经济。投入小,产出大,引进一个服务业项目,不要卖土地,不要造房子。”唐惠民向记者介绍了苏州外资工作的最新动态。政府依然在招商引资,只不过更中意“服务外包企业世界100强”中的企业了。 

三大势力  共生共荣 

“乡镇企业改制,催生了苏州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包括沙钢、波斯登、恒力集团,都是乡镇企业改制过来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积累了原始资本。现在成功的苏州的民营企业家中,就有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如鹏云置业集团的王立占;最近国有企业改制,又推动了苏州一批民营企业家的出现。”姚东明解释苏州民营企业自本世纪以来、尤其最近3年中,爆发式增长的原因。 

“还有,很重要的、在外资欠发达地区肯定是没有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于苏州人的管理理念、苏州重要装备的引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外资进来需要大量上下游的配套,这样又催生出苏州大量的民营企业。”姚强调。 

姚的观点在外资企业那里得到证实。 

“刚来时,协力厂商(配套企业)还比较少,用的材料有问题,交货有问题,人的理念也有问题,总是差不多就行的想法。刚开始,我们100%检验,70%需要拿回去重新加工。不过,经过几年,昆山当地的小厂长大了。现在可供选择的协力厂商数量增长,配套水平也都有提高,甚至提高很多。”迪斯油压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火煌看到了昆山民营企业的成长。 

“十几年前,我们领先国内企业很多,但是现在大家基本差不多了。我们在进步,但是他们进步更大。现在昆山和我们一样的机械制造公司就有4家。”台商蔡一明也感到来自民企的压力。 

民资与外资在苏州共荣共生,而不是绝对的此消彼长。以昆山为例,1989年,除了国有企业,几乎没有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也极为有限;1992年,昆山台资企业在10家以内,一家日资,一家韩资,民资依然有限;到现在昆山台资企业3700家,其它外资企业2000多家,而民营企业则已经超过1万家。在苏州高新园区,1400家外资企业落户的同时,也有数量过万的民营企业的诞生和发展。 

苏州固锝、胜利精密制造……一批当年给外资配套小企业,已经成长为资本和技术雄厚的大公司,甚至相对在苏州的一部分外资公司,更有本土化的竞争优势。 

 苏州:被误读的“外资化”

现在,在苏州本地已经见过“世面”的民营企业,又走出苏州,走向海外。金螳螂业务扩张的脚步已经迈入俄罗斯,胜利精密制造已经在波兰设厂……像外资当年把中国大陆视作新兴市场、积极投资一样,苏州的民营企业,也在全世界寻找着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投资、设厂、生产,成为新兴国家的外资。 

“新国资”的发力也促进了苏州民资的进一步发展。在一般性竞争领域的“老国资”全面退出后,苏州诞生了国发集团、城投公司等少量功能性“新国资”。国发集团建立了苏州第一家担保公司,经营6年,为苏州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近60亿元。同时带动了苏州上百家担保公司的发展。“前五年,我们推动了苏州担保业的发展。今后五年我们要推动苏州创投的发展。”苏州国发集团董事长助理朱凯阐述了企业的愿景。2007年苏州国发投了7家企业。今年6月,投资对象之一的民企海陆重工已经在深交所上市。 

国资、民资、外资三大势力,在苏州开始了新的“三国演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9169.html

更多阅读

被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 仓央嘉措一直被误读

被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作者:赵炎被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文/赵炎最有名的“红杏出墙”诗,无疑非南宋叶绍翁的那篇《游园不值》莫属,曾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5课,诗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

被误读的狂犬病 被误读的人口压力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的生育率仅有1.18,即使考虑到15%的漏报率,生育率也不过1.4;而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抽样调查生育率更是低至1.04。  即使在1.4的生育率下,每过一代人(25~30年),出生人口将减少36%。但是,如果生

互联网的误读 被“误读”的冰洗行业

   “误读”之一:冰洗行业进入“冰冻期”,2012寒冬依旧?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投机炒房的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新房销量放缓,间接制约了家电业d的高增长。  面对国家宏观战略的大调整,2012年的冰洗企业犹如惊弓之鸟,各

声明:《苏州:被误读的“外资化”》为网友冰依湄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