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企老树下出走,在外资羽翼下成长,如今的民企胜利精密制造已有跨国公司的雏形
文 | 本刊记者 陈建芬
7月8日,骄阳酷暑。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浒关新区阳山工业园,《中国企业家》记者见到了胜利精密制造的董事长高玉根。
上世纪80年代初,高开始在国有企业工作。眼睁睁看着国有企业衰落,无能为力。又眼看外资企业在苏州遍地开花,于是依着原先积累的技术经验,开始给外资企业做起配套来。最近3年时间里,他的企业资产竟有近40倍的增长。
苏州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最初,苏州市前市委书记杨晓堂也曾告诫过,引进外资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外资企业这一“酵母”在本地发酵,蒸出一笼笼“馒头”,带动本地企业的发展。胜利精密制造,似乎就是那一笼笼馒头中的一个。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高玉根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念书。毕业后,他到苏州电子局下属的一家叫做胜利科技的国有电子企业的模具车间做工人,一直干了将近十年。
1993年,苏州的国有企业搞承包制。胜利科技也不养活工人。领导说,“你们出去,自己养活自己吧。”于是高玉根和几个同事,无可奈何地搞起了小承包。有心无心,他们还是坚持用了原来国有企业名称中的“胜利”两个字,成立了胜利模具厂。此后,正好赶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了大量外资,有了搞配套的机会。他们最开始甚至只是给配套企业做配套。
7年后,胜利模具开始直接给跨国公司做配套。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企业从研发到项目的导入,依然比中国大陆企业要领先。直到2003年,胜利模具厂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客户来图加工。“追求加工时间上比竞争对手短,在一定要赚钱的前提下,价格上比竞争对手低。”显然,这只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但就在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中,高胜出了。也就在这一年,胜利模具在台湾设立了研发中心,在新加坡和比利时,也都派出常驻的工程师,参与产品的开发。
孰料,第二年,胜利模具管理层竟生分歧。有人想继续发展。另一些人,则是苏州人的小富即安的思路,“钱也不缺了,还是保守一点好。”企业内部,思想斗争很厉害。
斗争中,高玉根离开了胜利模具厂。2005年1月构思建新厂,同年5月开工。高还是固执地保留了“胜利”两个字,新公司叫做“胜利精密制造”。几个二次创业的伙伴,都不是模具专业的,不过还好,大家的思路是一样的,要发展,要走出苏州,走出江苏,走出中国。
目前,胜利精密制造基本已经能够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电子模具企业平起平坐。甚至反过来收购了胜利模具厂。
2006年,胜利精密的一个重要客户准备在波兰开设工厂,希望其供应商能够一同移师海外,以降低成本。14家企业——2家苏州本土民营企业,12家台湾和新加坡的企业,一起去波兰考察。考察完后,其它13家企业认为波兰交通落后,语言不通,建厂难度很大。
只有高玉根觉得有戏:波兰加入欧盟以后,处于欧盟的中心位置——东欧和西欧的交界处,而欧盟是一个有5亿人口的大市场。再看当地的竞争对手,要么是西欧的,很高端,管理好、质量好,但是弹性差、反应慢、价格高。而波兰的本地企业,很像15年前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规模小,不成气候。
“苏州改革开放30年,高新园区建设15年,也引进了很多欧美的世界500强企业,我们给他们做配套,他们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我们都比较了解,和他们已经配合得比较好。苏州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和锻炼了民营企业的一批人。因为给他们配套,人才、技术储备也积累了很多,同时也完成了资金的积累。完全有实力走出去了。”高玉根决定在波兰投资建厂。
胜利精密是出口型企业,70%的产品直接出口,20%间接出口。去波兰设厂后,竟有非常意外的收获——很好地回避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企业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对美元而言的,对欧元,是贬值的,而对波兰波币贬值贬得比欧元还要厉害。因为在波兰设厂,2/3的产品用波币和欧元结算。人民币升值几乎不曾对胜利精密制造有太大影响。原来以为要三年半才赢利的波兰工厂,拜汇率因素所赐,只一年就有了500多万元的利润。
成立三年多,胜利精密制造第一年销售额300万美元,第二年销售额3770万美元,第三年就已经是7800万美元。资产从1000万元起步,已经增长了近40倍。
30年时间里,高玉根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外资的“发酵”。高玉根对此感触极深。
华硕在苏州高新园区有一个工厂,员工总数超过8万人,进出口总额150多亿美元。苏州本地共有1110家企业,为其做配套。不过华硕缴纳的税款,却很有限。对于要不要华硕这样的大的外资企业到苏州来,在当地也有争议。一次官方举办的会议上,很多人讲收不到大企业的税,建议不要让这种企业到苏州来。作为民营企业主,高玉根正言道,“苏州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国际大公司的进入。很多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帮他们配套,跟着他们壮大,让他们的管理和文化扎根苏州,我觉得这样比收税要好得多。同时,大企业来了以后,还帮我们培养了人才。不然我怎么能够招得到这么多人才,派到国外去?如果没有这么多外资进来,苏州还是原来那么多的国有企业,没有一个企业敢走出去,也没有一个企业能走出去。”
确实,胜利精密制造的很多员工,都来自那些跨国公司。胜利精密制造在波兰的总经理就曾就职于苏州一家知名跨国公司。
如果外资的到来,对高和他的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那么外资的离去,对高玉根和苏州市政府可能又是别样的意味。
两年前,苏州高新园区的PHILIPS关张走人了。它原是胜利精密提供服务的客户。尽管统计数据显示,苏州上万家外资企业,这些年关停并转的不过40多家,但高也承认,“世界工厂,主要就是利用大陆一段时间土地便宜、劳动力便宜的优势。研发和销售中心很少放在大陆,做不好,卷着皮包就走了。”
“苏州早晚会是民企的天下。因为压力和动力不一样——像我们的总部经济肯定是在苏州,在波兰赚的钱,肯定一部分还是会回到苏州。”
在谈到苏州PHILIPS的离去时,高自语,“它不要生产了,品牌经营。更高的一个层次,赚更多的钱。”这当然也是高和中国制造未来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