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奥运时代
优化结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应该成为后奥运时代宏观调控的基调
文 | 张明
精彩纷呈的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人们将注意力重新投向困难重重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否会像某些国家那样,在举办奥运会之后国民经济面临一次轻微的衰退?后奥运时代的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体而言,在一个中心城市召开历时十余天的体育盛会,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相当有限的。第一,2007年北京市GDP为9006亿元人民币,仅占中国GDP总量的3.7%;第二,中国政府为承办奥运会,最近几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近400亿美元的投资。400亿美元无论与2007年中国14万亿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投资相比,还是与“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打算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3.8万亿元人民币相比,规模都相当有限。
北京奥运会召开后,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放缓与奥运会关系不大,只不过在时间上恰好重合。
奥运会召开之前的2003年至2007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五年时间内,每年GDP的增长速度均超过10%,同时CPI被控制在5%甚至3%以下,时间如此之长的高增长与低通胀组合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未有的。然而随着总需求的持续旺盛,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从2007年8月以来,CPI指数加速上升,2007年全年同比增长4.8%,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9%。历史经验显示,通胀一旦失控,中国的社会就可能出现动荡。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通货膨胀,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组合。
从紧的货币政策自2008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收到预期效果,CPI同比增速回落,但同时也产生了两大不利影响:其一,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扣除通胀因素的实际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其二,进一步打压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普遍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
而从紧货币政策造成的资金成本上升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困境,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速显著下降。
由于拉动经济的两大引擎——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均有所下滑,中国经济面临的下滑风险上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近来将“双防”改为“一保一控”的原因。
笔者认为,如果贸然放松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可能重新面临通胀压力失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不利局面。首先,虽然CPI增速下滑,但PPI加速上升,目前CPI和PPI已经形成倒挂。实证经验显示,PPI的上升在经过1-2个季度之后会传导到CPI上来。如果不能顺利传导,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挤压。换句话说,如果PPI持续上升,未来或者会面临CPI重新上升的格局,或者会出现企业盈利严重恶化的局面;其次,虽然GDP增速有所下滑,但依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8%-9%),这说明总需求依然过剩。在总需求过剩的前提下,放松货币政策的代价是巨大的。
当然,出口行业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来缓解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包括继续上调出口退税率、对某些高附加值出口行业提供政府补贴等。简言之,依然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财政政策,应该成为后奥运时代宏观调控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