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6日,笔者以一个中国媒体人的身份,与来自6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大公司的高层领导一起,在日内瓦湖畔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参加了每年一度的高级人员管理课程OWP(Orchestrating Winning Performance)的培训。
(孔德海)
全球趋向:未来趋势分析的课程引用了一个军事术语“VUCA”来表述全球趋向的特征,即“挥发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托马斯·麦纳特教授是IMD战略与全面管理领域的教授,他领导的小组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天都在跟踪世界上所发生的重要事情,研究全球的发展趋向。他们随时都在更新数据库,以跟得上全球的脚步。他们发现,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总是感到缺乏决策的数据,事实上执行官们每天都在看报表,做交流,看到变化的发生,接收到了很多的数据,但执行官们通常把两件重要事情给遗漏掉了:一是没有把所有的数据集中起来,分析其中的变化趋势对我们身边环境带来的影响;二是没有时间来分析环境的改变对公司的影响,对未来业务的影响,以及该如何应对。
中国案例: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在OWP的案例中备受关注,许多学员所在的公司在中国都有生意,但要向他们讲清楚中国的文化和特色、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IMD的教授中,出生在中国的只有两位,此外还有IMD的住校执行官穆立(1998年就来到了中国,2000年-2007年曾担任雀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对中国相对熟悉。向学员们阐释中国、回答他们的兴趣或困惑,这一重任就主要落在了他们三人的身上。这不禁令人感触:何时有更多的人选可以向世界冷静、忠实地解读中国? 达能与娃哈哈的案例由斯图尔特·汉密尔顿教授主讲,听众很多。在三个小时的授课与交流过程中,汉密尔顿教授多次引用了2007年第7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文章《爱恨达能》中的一些数据。直到课程结束,学员们对达能和娃哈哈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如何解决冲突等问题还是争论不休。 IMD负责大中国、韩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区域业务的副总裁范逸群(Richard Francis)能够讲非常流利的中文,对中国也非常了解。他非常看好中国的未来,认为这对任何想进入中国市场的机构来说都是个机会。但对于这些机构而言,如果让不了解中国、甚至是没有去过中国的人来做决策,制定中国的市场战略,那将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未来领导力: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麦纳特教授给出的答案是,首先领导者要有建立愿景的能力,并在领导团队里实现愿景共享;第二是要建立起协调一致的战略。 吉恩·曼左尼教授对未来领导力的看法更具有中国特色,他的观点是,年轻一代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个“好人”。在他看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侥幸脱险的时刻,每当快要犯错误的时候,或错误正在发生的时候,如果你是“好人”,总会有人来到现场救你。在普雷斯顿·鲍特戈教授看来,未来一代的领导者应是“全能型”的,包括:对商业有好的感觉、能够带领团队、追求结果导向、守住安全和规则底线、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一颗做事的狂热心、做绿色生意、承担社会责任、维护股东关系、应对外界压力或社会变化、与NGO等组织保持好关系、对内保持低姿态、和员工平等交流、鼓励员工发展并提供机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