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难时期,越当弘杨实业精神
文 | 李岷
在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的消息宣布后,朱新礼仍然展露着他一如既往的轻松、自信笑容。 我相信朱新礼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他有理由感到如释重负。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他说,品牌越做越大越脆弱,从“拎着走”到“背着走”再到“顶在头上走”。现在,他把“顶在头上”的汇源轻轻放下,托付给一个更有能力与经验的公司去把它做大,应该说,这是一个企业创始人对自己亲手所创建的品牌最理性、最负责的选择。还会有谁比朱新礼本人更了解与珍爱汇源呢? 对收购内幕与细节的揭示尚需时日。在不掌握事实的前提下,人们不妨克制对此事、对朱新礼更多的妄断。我倒是觉得,一些企业家对此事的第一反应更耐人寻味。 他们的反应是什么呢? 第一,朱新礼的这起买卖值,在这样的市况下,3倍于市价的收购价相当诱人了。——我理解,这表现了他们作为商人的本能。 第二,他们好些人脱口而出的感叹是:做实业太辛苦,没信心、想放弃的感觉和情绪现在在商界越来越普遍。——他们中一些人并不直接认识朱新礼、更谈不上了解该过程本身,有此感慨,恐怕是对“同类”朱新礼的处境一种直觉上的臆测与共鸣。 其背后隐藏的意味,也许远胜过汇源收购案本身,而带给我们冲击和思索。 是的,现在正是实业家备感艰难与彷徨的时期: 全球经济景气不佳、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制造成本上升、宏观调控等大背景下,一大批没有及时从既有经营模式与文化中转型升级的企业感到发展之路陡然收窄; 在一些前景广阔的消费类、资源类产业,跨国资本这些年已集结重兵,它们有品牌、有资金、有实力,甚至在中国各界人脉深厚甚过一般民企,随时可能拍出大把现金“收割本土青苗”;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企业创始人一代身心俱疲,创业激情减退、而往往后继乏人…… 还有一个“彷徨”,是不得不强调的,就是这两年资本市场的狂欢气氛相当程度上感染了前十多年一直埋头赶路的实业家:与其在实业里这么苦哈哈做下去,不如……?相当一部分实业家在考虑要不要从实业中抽身而出去做投资,哪怕是两翼齐飞呢。 艰难时期,如何改善实业环境、弘扬实业精神,是比要不要出售个别本土品牌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产业只是一片被初步开荒的土地,在尚未成为一个实业强国的时候慎谈作投资大国;事实上,实业家转身作投资家未见得能够成功,这两种“家”需要的基因可大不同;事实上,只要调整及时得当,优秀的实业家完全可以带领企业培育起新的实业能力,驶向开阔蓝海——只是,支持相关行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金融、财税政策需要及时跟进,不能只“控”不“调”。按照朱新礼自己的说法,他有意转向果汁上游,做他更擅长的事情。我们愿意相信朱新礼,愿意相信他是在以退为进。在这不确定性与浮躁共生互长的商业时局中,对实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显得尤其可贵而根本。我们需要一大批秉持实业信念、工业精神的企业家,他们是引领中国商业突破瓶颈、再上台阶的担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