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崩溃的六个国家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
如果不讨论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联储),任何人都无法对2008年金融危机乃至当前经济失稳的根源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美联储的职责包括制定联邦利率,控制货币供给,实际上,它还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贷款人,也是美国各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当然,它还是小布什–奥巴马政府经济救助计划的核心。在美国经济的起起落落之间,美联储始终默默无闻地躲在背后,但是在2008年,美联储出手解救贝尔斯登,并由此掀起了一轮经济救助大潮,这也让美联储走到台前,使人们再也无法忽略它的存在。 但是,如果对各方面事实进行过研究,你同样不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美联储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经济稳定器,相反,它不仅是一个正在不断膨胀的大机器,还是一个创造大政府、制造泡沫、造成浪费并铺就经济衰退之路的加速器,而这场衰退或将比“大萧条”更可怕。 因此,假如我们要对当前发生的经济衰退追本溯源,就必须从创建美联储的1913年说起。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我也会赞成创建美联储。在理论上,它就是一个具备促进经济增长职能的稳定器。 在1913年之前,实际上是由银行独立发行货币。简而言之,就是银行以其持有的黄金等资产及贷款投资组合为基础发行货币。这些银行货币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因此,你可以用它们进行支付,而对方也知道自己可以用这些货币在发行银行兑换黄金。 当然,银行只能以其拥有的资产为基础发行货币。因此,每家银行实际上都在发行自己的货币。虽然银行A可以接受银行B发行的货币,但这显然需要某种程度的协调与信任。如果你到加州旅行,加州银行或其他商人或许不接受你从康涅狄格州带来的货币。 于是,银行很自然会想到建立一个“银行的银行”。银行可以把他们的部分资产(比如商业票据或黄金)存放在美联储,然后,再由美联储向个别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不妨看看今天的美元,你会在上面看到“联邦储备券”。 和今天一样,美联储控制着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但是美联储在那时的运行是受到限制的,而且目标非常明确。最初,美联储还无法像今天这样无限量地发行货币,每张“联邦储备券”均以票面价值40%的黄金和100%的商业票据(来自其他银行的贷款)为担保。这就是说,美联储可发行的货币数量是有限的。 同样重要的是,当时的美联储还不需要在失业率和利率间权衡利弊,它的唯一使命是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匹配。在经济扩张时,投资增加,开支扩大,于是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减少时,美联储就会从经济中抽出货币。美联储的设计师们将此称为“弹性货币供给机制”,美联储会在经济扩张时增加货币供给,在经济收缩时减少货币供给。如今,美联储在经济增长时增加货币供给,而在收缩则加快货币供给。这与设立美联储的初衷背道而驰,假如当初想到会做出愚蠢草率的事情,美联储就不会出现。 那时,中央银行的角色是有限的:通过控制货币维持价格与利率的高度稳定。增加就业量和推动经济增长不是美联储的分内之事,拯救破产银行更不会成为它的工作。至于美联储现在扮演的主要角色——用凭空而来的货币支撑政府开支,就更与设立它的初衷南辕北辙了。因为最初美联储是禁止购买政府债券的。 只有这样的中央银行才是我始终支持的中央银行。但美联储从来没有这样做,而且它似乎从来也没想这么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应该让这个不安分守己的美联储得寸进尺,而且我们本来就不应该相信美联储会安分守己。
更多阅读
《中国人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精品)——思想作者: 王传弘 发表于:2010-05-23学生姓名王传弘性别男区县下关区学校及班级南京十二中高一三班亲子共读书目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家经济崩溃的后果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
前两章探讨了眼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将美国引入当前困境的错误思想。作为投资者,我可能会适可而止。如果我能预知经济走向,当然也就找到了投资的好去处。 但本书毕竟不同于我此前的几本书,因为我的目的不是评价时事,然后便躲在
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源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
自2008年7月以来,美联储已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23%。一方面,伯南克一直在疯狂买进大银行的债券;另一方面,财政部忙不迭地把这些债券卖给银行,从而将联邦利率逼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低水平,进而严重抑制了储蓄。 下一个“被做空”的
经济崩溃的国家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
我认为这完全是资源错配,我甚至把这段时期称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投机狂潮”。还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发展时期,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当然,持这种观点的不仅只有保罗·克鲁格曼。 2006~200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最初,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一部 崩溃的根源 第二章 政府:万
尽管“两房”是引发美联储把过剩资金输入房产市场的罪魁祸首,但很多政策都在其中发挥了助推作用,《社区再投资法》就是其一。 与20年前相比,尽管《社区再投资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宗旨未变:联邦监管机构有权对银行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