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谨慎当是商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气质
文 | 李岷
好了,现在是狂欢散场的时刻。
隔着太平洋,两个大国的商界同时遭到不小的麻烦。当或昏暗或斑斓的舞会灯光撤去,人们不无沮丧地发现,自己曾经置身并陶醉其中的,是一个事实上令人不快的场所。
尽管中美两个遇到大麻烦的产业大不相同,一个是连着万千奶农、“草根”味浓厚的消费产业,一个是腾挪数字与模型、“精英”气息十足的金融业,但两个产业同时触礁反映的是同一种商业伦理的破产:对逐利文化的纵容。
一些人将“奶粉事件”的发生最终归咎于中国企业家宗教信仰的缺失。未必然也。想来华尔街精英们有的是基督虔诚的信徒,不也同样放纵贪婪之欲、大胆涉线?勤俭、谨慎、禁欲的“新教伦理”,何以在华尔街一日日一步步被扭曲、走样?
由此看来,设计严密的、与时俱进的监管体系,随时防控人性里的“魔鬼”与“暴君”,是任何类型的市场经济、任何产业的首要必需。体系之恶甚于人性之恶。
其次,说到宗教信仰,中国企业家不是非得到西方找一个“上帝”来信奉。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伦理层面上依赖于新教的发扬光大,难道中国传统文化里就真没有可以供养中国式市场经济的精神与基因?在奔跑前进、欲与西方接头的道路上,我们有时因急于摆脱包袱而轻视了传统。比如,儒家讲义中,“慎独”是一个多精妙的道德要求:“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那些仗着监管缺失而宽容乃至纵容内部不良不法行为的企业,恐怕多少淡忘了“慎独”的教诲与传统。(你我每一个平常中国人又可曾记得?)
除了重拾“慎独”,在这里想说的另一重“慎”,则是剧变之年需要格外低调。
华尔街失火,是不是中资金融机构出头的日子就到了?就该去当“抄底者”、“救火队”?美式资本主义露出衰相,是不是必然意味着中国经济体的全面崛起?不妨且克制下跃跃欲试之心,问下自己到底拥有几分真的勇猛。
最近采访柳传志。他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作为企业经营者,只有当谨慎已成为你血液里流动的东西,你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他说,特别是在当下环境剧烈变动的时候,企业家最聪明的做法是多看、多听、多分析,而不要轻易下结论用于指导行动,否则很可能一行动就是错——除非像美国财长保尔森,他是不得已要展开行动。
不计代价与风险、高歌猛进的年代业已结束。保尔森说,“不加监管的资本主义到头了(Raw capitalism is a dead end)”;温家宝总理则指出,“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中国乳业或者更多的中国产业,都到了反思自己体内“牛仔基因”的时候。
由“色”而“戒”。在这不确定性高涨的时刻,低调、谨慎当是商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气质。会否有更多的企业家认同这种“慎文化”?反正马云,确实如他自己规定,将近一年不出来接受媒体访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