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本环境恶化时,最先波及的是对冲基金,其次是PE,再就是VC
文 | 本刊记者 潘虹秀
记前进吧,我们要谈的是生存。”10月7日,红杉把将近100位CEO召集起来,紧急开了一个“过冬”会议。这本是一个封闭的会议。但有与会者以匿名的方式泄密。次日,一篇名为《A CEO’s Sequoia Meeting Notes》的文章在网络上开始广为传播。
红杉是美国数一数二的老牌VC,投资过谷歌、雅虎等诸多公司。鉴于此,那个Notes成了时下创业圈和VC圈最热门的话题。它将经济环境对VC/PE以及创业者造成的灾难性冲击公开化。
危机,在一年多前就有苗头显现。只是,那时,人们还希冀经济会来个V字型,迅速从低谷走向另一个高峰。很多VC和PE不愿意公开承认和讨论次贷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通常来说,当资本环境恶化时,最快波及的是对冲基金,其次是PE,再才是VC。
现在,追着给VC投资的LP(有限合伙人)已经变脸了,“如果你是VC,要寻找新的有限合伙人,不要停留在我这。不要试图销售任何一只新基金给我。”
面对资本形势的恶化,老道者已有经验,那就是准备好过冬的钱。8年前,美国的VC行业经历过类似的冬天。那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如今,那些过冬经验又被拿出来重提。最近,美国的一些网站上冒出了诸多当年的VC老江湖在互联网寒冬时写的邮件。
第一条建议通常是“如果你的基金要融钱,那么融的钱要越多越好,越快越好”。红杉上次召开针对CEO的如此规模的紧急会议,也正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那次互联网经济的崩盘,给相当大一部分美国VC以致命的打击,他们从高峰坠入地狱,一些人再也融不到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与上次泡沫不同的是,那次VC的危机来源于所投项目的毁灭性灾难,因为互联网和高科技曾一度是美国诸多VC赖以投资的惟一目标行业。这次触发VC冬天的则是整体金融环境,涉及VC的融资和退出。数月以来,有VC支持的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额不断创历史新低。有人认为,此次冬天比2000年更加严峻,历时也将更长。
华平高层预言,次贷危机后的数年内,依赖银行资金来源的杠杆收购机会将减少很多,更多的收购要靠自有资金。
这一年多以来,新募集的针对中国市场的基金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但就中国市场而言,VC们大多变得审慎起来。半年多以前忙着哄抢项目的VC,现在有不少在着急退出。去年还被众多VC追捧的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修才向本刊记者诉苦,VC们迫于其投资人的压力,已经在催着凯赛IPO。9月份,一位刚融到200万美元的创业者,庆幸道:“运气还不错”。在各种投融资的会上,人们可以看到VC追着企业跑的现象少了,又回到企业追着VC要钱的状况。除了手握更多的钱,除了看紧自己的口袋,一些VC也开始花大力气盯好已投资的企业的现金流,防止其资金链断裂。
还有颇有远见的VC和PE,超越了金融风暴和次贷危机本身,看的是更长远的生态环境。
KPCB从两年前开始逐步抛弃其过去赖以成名的互联网,而押宝于绿色投资。今年8月份,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弘毅在去年就已将今年定义为“战略大年”,意味着投资战略有比较大的调整。
反观历史,三年前,从冬天复苏过来的VC,大多做了战略调整。或许,今年开始,又将有一批活下来的VC和PE做着新的战略调整,迎来大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