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刺激消费、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角度来看,增值税改革显然起不到明显作用
文 | 贺军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凉意逼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同比为9.9%,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依次为10.6%、10.1%和9.0%,放缓趋势明显。以2007年为基数,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GDP减少了2500亿元。
在中国政府保经济增长的政策“篮子”中,除了放松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建设等政策外,减税政策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在10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减税呼声再度升高。财政部也不止一次放出风声,经济放缓为扩大增值税改革提供了空间。据估算,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换的改革如果全面铺开,将减少税收1500亿元到2000亿元左右。近期国内舆论不断议论的减税1500亿元,实际上就是指增值税改革。
从财力上看,中国减税的空间很大。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我国的GDP增长了234%,财政收入增长了490%,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只增长了167%,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只增长了约98%。
问题在于,减税政策该从哪里着手呢?从财政部目前的态度看,关注点集中在增值税改革。在笔者看来,减税政策如果只包括增值税改革,或者以增值税改革为主,这样的政策设计是欠妥的。
首先,增值税改革早已有安排,从2004年开始在东北试点,只不过一直在寻找扩大推广的时机。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把增值税改革作为减税的“主打”政策,政府有“借船出海”的嫌疑,也并没有带来新的减税优惠。其次,增值税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这项减税政策的直接作用是鼓励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这项改革2004年试点以来一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其有刺激企业投资的作用,与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相左。现在看来,是个时机,但是,从刺激消费、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角度来看,增值税改革显然起不到明显作用。
减税政策不能只关注企业投资,而应该有更多直接面向老百姓的措施。比如大幅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甚至是对部分阶层的民众实行退税。我国从2008年3月1日起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1600元调至200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个税收入仍然飙升,2008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半年GDP增速10.4%还快了一倍多。显然,面向民众的减税还有很大空间,即使把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也不会对国内税收产生显著影响。
面向民众的减税措施,实际上显示的是一个政府是否愿意向民众“让渡”利益。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次贷危机以来的经济放缓,多个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直接减税的政策。今年初,为应对经济放缓与刺激消费,美国政府推出了面向1.3亿美国家庭与个人的1500亿美元退税计划。今年8月,日本金融厅表示,正在考虑建议部分免除股息税和资本利得税。
在扩大内需的压力增大之时,直接面向民众的大规模减税应成为政策焦点。这也是政府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