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动荡,身处原料市场、融资渠道均在海外的行业,赛维如何享受成长?
文 | 本刊记者 何伊凡
现在,像彭小峰这么开心的人还真不多见。
他微微后仰,左手有节奏地轻叩着沙发扶手,声音自信而洪亮,看起来已经不是一年前那个拘谨、“内秀”的年轻人。“最近和客户探讨,都感觉是百年一遇的好机会。”彭小峰说,“金融危机使光伏行业的发展提前了5-10年。”
向窗外望去,可以看到霓虹灯上写着“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基地”,3个月前,“世界”两个字的位置还是“亚洲”。越过围墙,抢进视野的是大片翻起的红褐色土地,几台挖掘机爬上爬下,在目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几座小山头将要推平,建成硅料工厂。
每天,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维)用于扩建工程的投入不下几百万元。你有足够的理由为它担心,光伏产业号称“两头在外”,90%的硅原料在海外,90%的市场在海外,实际上主要融资渠道也在海外,因为90%的企业都在欧美上市。按照推理,光伏发电要依靠政府补贴,如今发达国家政府财政紧张,可能首先就要砍掉这块投资,这本应是个举步维艰的行业。
恰恰相反,市场需求并未大量萎缩,而且预期明朗。德国今年光伏电池需求在1100-1300MW(兆瓦)左右,2008年预测可能达到1600MW,法国和美国市场本未启动,但11月份法国政府对光伏发电法规做了重大修改,新能源开发重心将向太阳能发电产业倾斜,而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成功,计划建立25%联邦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即到2025年美国电力消耗的25%均来自清洁能源或可持续能源,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西班牙市场今年略有下降,从800MW变为500MW,但2009年仍可能反弹。“全球所有的资产都在降价,只有电价在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彭小峰说。
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成本却大幅跳水,生产硅片的硅料从最高500美元/公斤降到200美元/公斤,钢材、水泥、设备等也大打折扣,“现在最合算的就是扩建工厂。”彭小峰说,赛维的综合生产成本可节省40%左右。
不过,幸运并非降临到产业链条上的所有环节,最接近客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一度下跌6%-8%,即使在硅片这个环节,也正进行着残酷的淘汰赛。
“过去都说‘拥硅者为王’,现在是‘拥现金者为王’。”赛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说。
光伏产业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一个项目上马,投入动辄以上亿美元计算,规模是最好的竞争壁垒,投入越高,越具有优势,而停滞就意味着消亡。当前金融环境下,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上市公司多数成了不下蛋的母鸡。“股价太低,发新股的话都是折价,没有溢价的,这么低的话就会出让很多股份,”深圳一位薄膜电池制造商告诉《中国企业家》,“除非活不下去,否则不会发新股”。再加之银行信贷收紧,大批尚未产生利润,或规模较小的企业,顿感空气稀薄,有相当比例已停产待工,还有的甚至将政府的税收抵免资格卖出,以换取现金。
然而在金融风暴蔓延前夕,赛维已三次成功抢点从股市“收割”了大笔现金。
2007年6月1日,赛维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融资4.86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的最大一次IPO。赛维已是行业内上市较晚的企业,当时它刚刚投产一年。14天后,美国房贷巨头房贷美发布首次季度净亏损2.11亿美元,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第一个信号。
2008年4月,赛维决定再次融资,一方面出于投资多晶硅厂需要,另一方面也感觉到大环境的寒意,于是发行了4亿美元的可转换高级债券。就在这个月,瑞士和德国最大的银行账面减记达到230亿美元,来自美国的银行损失也继续加剧。
此刻赛维已没有太大资金压力,但彭小峰还是隐隐觉得应再增加一点保险系数,“发完债后,我们感觉可能光伏行业会有一段冬天。将来融资肯定难,希望尽快先储备点现金在手上,从7月份就开始规划。”彭小峰说。
2008年9月19日,赛维在美国增发了480万美国存托股份(ADS)。4天前,雷曼兄弟刚刚正式提交破产申请。华尔街一片凄风苦雨中,赛维20分钟就完成增发,原定募资1.5亿美元,在投资者追捧下,增加到2亿。“也不是说我们多厉害,有时候也要讲运气。”彭小峰笑着说。
除资本市场之外,赛维还有两大块资金来源。它目前全负荷生产,每月销售回款达上亿美元,金融危机出现后,甚至订单还有上升趋势。原因在于光伏电站为保证发电效率常与供应商签订20年左右的质保期,它们担心小型光伏生产商可能挺不过这一轮,因此更愿意与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合作。
另外,赛维的订单已排至2018年,订单总量超过了13GW(吉瓦,1GW=1000MW),是全世界在手订单最多的多晶硅片供应商。赛维要求大客户提供10%的预付款,这又为它提供了约7亿美元。
到11月中旬,赛维拥有4.6亿美元的现金,还有总计超过4.3亿美元未使用的信用担保。
然而,抓在手中的订单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对赌”,赛维必须马不停蹄地扩张产能,据赛维一位员工透露,佟兴雪有时夜间两点多钟还要去工地转转,有几天连续下雨无法施工,公司高管焦虑得不停打电话。
截止到2008年10月底,赛维已确保至2009年的合同发货量总计为1.8GW,这一总量已远超过公司当前的计划产量。彭小峰认为硅料实际成本不过在20-30美元/公斤之间,如今整整被抬高了10倍,其中的泡沫可想而知。赛维投建的硅料厂预计2009年投产,所产硅料全部自用。届时一端是锁定的价格,一端是飞降的成本,其毛利率可望从25%左右提高到40%左右。
赛维虽然是个年轻的公司,但有10年劳保用品生产经历的彭小峰对经济大势跌宕起伏并不陌生。金融风暴到来之前,他就常常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吹风,又大力压缩开支。以前去南昌机场接客人,都是随到随接,现在要尽量多凑几人。因为减少往返一次,就可节省500元。
令赛维“虎口逃生”的变革发生在2007年,它过去有60%-70%的市场在国内。彭小峰看到了将命运与中小客户拴在一起的风险,完成原始积累后加紧转型,将市场细分,减少价格虽高却不稳定的现货销售,锁定长期订单。目前不到30%在中国,30%在欧美,还有20%在其它地区。“如果现在还是70%的市场在国内,就真的麻烦了。”他摇着头说。
他对库存的判断也相当准确,5月份前后,他预测硅料价格接近顶峰,因此开始慎重进货,所进硅料都要求质量最好、交货期最短的,其后价格果然下降。而那些消化能力差的小厂,迫于库存压力,不得不低价抛售自己的库存,赛维又可以接手这一部分低价硅料。
今年下半年,欧元大幅下跌,对人民币贬值速度更是超过美元,许多光伏企业出口都以欧元结算,损失惨重。得益于自己15年的出口贸易经验,彭早就部署了货币调节,合同主要以人民币和美元定价,即使在欧洲市场的交易,也多以美元计算,约30%为人民币订单,60%为美元,欧元定价只有10%,而这些欧元也可以在设备采购时用出去。
以赛维目前的实力,进入下游生产组件,亦或切入正在兴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都并非难事,但彭小峰已表示不会进入下游,至于收购,则正在研究,还没有任何部署,“现在钱多‘值钱’,怎么敢乱花?”他反问。
2008年6月,在去欧洲的飞机上,他突然想写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题目是“写在赛维成为世界第一之前”。写到一半的时候睡着了,醒来已到了欧洲,直到8月份真的成为世界第一之后,他才想起这件事,于是把写了一半的信拿出来读。煽情并不是他的风格,不过其中有一句令员工印象最深的话,还是小“煽”了一把:“在过去十年,我不断问半导体、IT等行业的华裔留学生和精英,能否从这些行业中,在中国打造一个像Intel、微软、IBM、台积电、韩国三星这样的世界级企业?答案是:不可能。但是在光伏行业,大家不仅说可能,而且已看到这个目标正在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