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认为有人说危机持续10年、8年好像是无稽之谈,其实它隐含着一个全球化进程中的结构调整
文 | 曹远征
这次金融危机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结构调整,不能完全按传统的所谓经济周期来解释。从上世纪90年代全球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进入真正的全球化进程。为什么叫真正的全球化?有两个含义:
第一,市场机制得到普遍认可,扩张到了全球。
第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扩展到全球,出现了全球的生产力布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打破了传统的水平分工或垂直分工的格局,逐渐形成了三个相互依存但各具特点的新板块:一个板块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最重要的是它的低成本制造被纳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当时有人担心中国的制造业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其结果超出想像,反而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而且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
新兴经济体贸易顺差大幅增长,可以认为是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那么新兴经济体对全球化最大的贡献是其低成本降低了全球的物价,即通货膨胀水平。
第二个板块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主要凭借金融服务业的优势,在分享全球化的好处。怎么分享?其实很简单,你看看全世界老百姓帮着美国的人去买房子,美国次贷危机不就这回事嘛:买不起房子或者不愿意承担买房子风险的人买房了,然后他们还不起钱,全世界帮他买单,这是它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当然它对全球化也有贡献,就是金融在全球改善了资源配置的效益。
第三个板块是资源板块,主要是石油输出国和俄罗斯这些国家。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提高,但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出口价格比出口量增长得更快,就出现了这些国家出口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那么它们对全球化的贡献是什么?就是提供物质资源基础来支持全球化。
这三个板块之间构成了一个循环,形成一个特别的格局。这个格局是什么呢?
以中国和美国做一个例子。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对着美国出口的,美国的负债消费构成中国的出口市场。而中国出口获得的贸易顺差反过来投入到美国的资本市场,构成了美国负债消费资金的来源。一方面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业降低了美国的物价;另一方面中国的低成本资金降低了美国的利息,支撑了它的负债消费,形成了一个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负债消费之间的循环。其实这个现象早就有了,2004年的时候美国人也看到了。美国人2004年开始加息,加到2005年发现冒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格林斯潘之谜”。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他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尽管美国短期利率不断上升,但是长期利率却在不断下降。格林斯潘本人给了四个解释。其中第四个解释是这样的:由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资金流入到美国压低了美国的长期利率,所以美联储尽管可以把短期利率提得很高,但是长期利率是往下走的。现在看来这个解释是成立的。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把通过出口导向型的政策获得的外汇,又投入到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负债消费又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进而又累积更大的外汇。中国国际收支的不均衡表现为很大的顺差,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均衡表现为很大逆差。
而这种不平衡又互为条件,各自的不均衡形成了在全球的均衡,中美两国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依存。这构成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础。这种格局是二战以后从来没有见过的。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间,美国逐渐变成一个以消费为主的国家。2002年-2007年,美国私人消费者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其中主要靠家庭负债消费。请大家注意,在2000年以后,你会看到住房抵押贷款,像次贷在家庭负债中间陡然上升,它的整个负债占GDP比率也陡然上升。美国家庭资产构成中间,将近一半、45%左右是它的住房,其它还有股票、债券。美国的工薪阶层收入是很低的,很多年都没提过工资了。美国人主要是靠什么收入呢?靠金融资产收入。而金融资产收入大多数是房子,房子是负债买来的,但房价上升,又可将升值部分抵押出去进行负债消费,所以说资产价格的变动对美国人收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资产性收入几乎占他们整个家庭收入的60%以上。可以想像,由于资产收入变成他主要的一个收入来源,而这个收入高度跟债务相关,那么美国就形成了一个负债消费的、寅吃卯粮的一种局面。由于次贷这样的一种金融产品的发明,把它的寅吃卯粮推到了历史的高度。
维持这个循环有什么条件?如果美国家庭有无限负债能力,新兴经济体有无限的资金,这样美国无限消费,变成新兴经济体无限出口的市场。这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现实中却不具有条件。由于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无限扩张需要更多的物质资源予以支持,而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价格的居高不下并持续飙升,必然改变新兴经济体低成本的生产格局,低成本维持不住。而由于资源价格居高不下,也提高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油价太高了,老百姓开不起车了,货币政策当局一定要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利率的提高抵消了发展中国家低成本资金的效应,于是全球在资源价格上,突然发现低成本的循环被打破了。在这个过程中间,过去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宏观经济均衡应寄希望于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主要是汇率机制。所以美国人压中国,说人民币应该升值。但还没等这个希望变成现实,美国利率的提高把房地产的泡沫给捅破了,一下子房价急剧下落,自己首先出现了金融危机。
这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一我没钱了,第二我也借不到钱了,第三我屁股后面一大堆人追着我要钱。那么就是说市场突然萎缩。这就变成这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市场,一夜之间突然就变小了。这个收缩的过程现在依然在持续。尽管有政府的干预,我们说这个冬天可能不太冷,但是冬天会很长,收缩的时间会很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现实地进行不下去了。以前我们总说由于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等其它因素使出口导向不可持续。
由于这样一个危机的出现,过去的循环难以维持,出现了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已丧失了条件,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变成必然的选择。而这个过程又来得如此突然,经济的下滑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可能明年,尤其是上半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更严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这次危机我们说不能被理解是传统的商业周期、传统的金融周期,而是过去十余年全球化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循环转动不了了。这才叫真正含义上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不要认为有人说“冬天”持续10年、8年好像是无稽之谈、很可笑,其实它隐含着一个结构调整。全球化的结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到现在才形成这样一个格局。因为这样的循环维持不下去,需要建立新的结构,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