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导致的资源价格大幅下跌,给中国以更为从容的机会重新部署全球资源战略
文 | 巴曙松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传导和影响渠道的多样化,要求中国必须及早把握次贷危机的发展演变脉络,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量力而行,主动参与全球应对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完善工作。目前来看,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以考虑:
一,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美国通过大量的货币发行进行次贷危机的救援,为未来的美元泛滥留下了隐患,也加大了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迫切性。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中国可以多种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例如可以允许IMF、美国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等在中国内地或者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防范汇率风险,促进中国本土债券市场的发展。
二,以赢得更大国际金融话语权为原则,适当参与全球金融救援行动。基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参与国际救援时,应当主要依托现有的国际金融框架,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国家贷款等形式,同时在这些国际组织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在购买美元及其相关金融资产时,可以要求更高的权利保证和更为优惠的价格,在确保投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分享被救援企业的成长性。
三,重点放在对可能出现支付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的救援,辅之以相应的国家资源战略和产业整合战略。由于部分过于依赖外部融资的新兴市场国家可能出现债务危机,以中国现有的产业整合能力和资源需求状况,可以强调把参与救援的重点放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拥有战略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企业具有产业整合优势和整合能力的特定行业,而不能主要集中在中国缺乏优势的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等领域。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加工制造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从长期来看,次贷危机导致的资源价格大幅下跌,给中国以更为从容的机会重新部署全球资源战略。
四,可以利用当前全球关注国际金融监管的有利氛围,呼吁发起设立对次贷证券的登记清算机构,拟定对场外衍生市场以及对冲基金的监管国际准则。在应对次贷危机的过程中,各国都开始关注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目前,尚有规模庞大的次贷证券没有清算,这些证券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不同金融机构中,无从判断其规模及其损失程度,也就无从进行相应的监管和应对。因此,建立国际性的清算机构,是掌握全球次贷证券现状和演变趋势等重要信息的关键。同时,可以呼吁国际间拟定共同遵守的对于导致此次次贷危机全球化的场外衍生市场和对冲基金的监管的国际准则,在拟定这些准则的过程中提升新兴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五,中国作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在欧美等通过大幅货币发行来应对次贷危机时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中国可以呼吁建立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的稳定机制和货币发行限制机制,防止这些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储备货币地位滥发货币,比如可以提出建立“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发行联动机制,相应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