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消瘦的脸,不怎么光鲜的头发,和一副方框眼镜后面透着犀利的眼神。这就是联发科技董事长蔡明介给人的第一印象。2008年12月8日,当他带着孙振耀(原惠普中国区总裁)和廖庆丰(原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穿过北京饭店的大厅时,他是如此的普通,甚至连路人都不会关注这位年届60岁的工程师。
可他拥有极为响亮的声誉。在大陆,他被称为“山寨机之父”;然而在台湾,他却被誉为“IC设计之父”。10年间,他曾带领联发科两次打败华硕登上“台湾股王”之位。
(秦姗)
《中国企业家》:很多人对联发科的印象就是“山寨机”,这对您是一个困扰吗?
蔡明介:还好,被人了解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笑)。其实我们一直在努力和媒体、政府进行沟通。联发科在大陆手机市场份额很大,联发科通过提供手机方案在经济方面做出的贡献那么大,怎么就被山寨机一笔带过?当然一些山寨机存在的问题还是要靠法规。
现在山寨机在市场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网络上有一句话很好,叫今日山寨,明日主流。所以还是要自我提升,具备长期的竞争力。有些人觉得这是市场不好做了,转去做所谓的山寨本、山寨相机。我的看法是,手机产业的市场足够大,但这种商业模式可以被移植到山寨本或者相机吗?还是要策略一点。
《中国企业家》:以联发科的成长经验,您对于大陆的IC设计公司有什么建议?
蔡明介:大陆最大的优势肯定是市场。但从产业发展看,这个产业发展了将近40年,已经非常成熟,竞争也会更激烈。台湾地区发展半导体产业相对要早许多,即使犯错误交了学费,也可以马上趁着水涨船高赚钱。而现在产业成熟后,交了学费也不一定有机会。这就要求选择的精准度要更高,后来者要把握产品技术开发的困难度以及执行力,把产品做好才有机会追赶。
联发科成长过程犯过错,但其实也是运气不错。我觉得做企业最本质的还是对市场和终端消费者的把握。确定投入和产品出来之前,要不断去验证之前的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发现不对,该砍要立刻砍。我在联电十几年最大的感悟就是能卖出去的才是产品,卖不出只能是Device(器件)。
我在大陆已经20年,我觉得大陆许多企业不成功的原因在于积累太少,很多人的大脑还是不够开放,这就要求中国政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过像台湾的工研院一样半公半私的机构培养人才,然后通过基金的形式鼓励这些人去创办企业,这些人变成企业家对社会是有益的。大陆在这方面投入还不够,可以更积极的引导。
《中国企业家》:联发科已经有了两起海外并购,这一年的整合有什么感触?
蔡明介:我觉得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是什么,而且每天都会遇到。当然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我会请一些有经验的人来培训,比如飞利浦的罗益强。引入像孙振耀、廖庆丰这些人才,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很好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经验。如果现在有合适的机会并购也不错,但是科技公司一定要注意公司文化和做事方式的融合,脚步不要太快,不能想当然,真正执行起来就会发现很多没想到的问题。
《中国企业家》:联发科是如何准备过冬的?
蔡明介:经济危机对我们也是很大挑战。12月4日我们召开每季度的投资者会议,营收预期比三季度下调30%,在11月份我们当时公布的数字还只是下调16%。
当然扩张或收紧都是通常的选择。科技公司和制造企业不同,所以我认为是要有差异化的策略,有选择的扩张和有选择的紧缩。我们不会轻易裁员。就公司几条产品线而言,无线通信的机会还是很多,而比较成熟的像IT或者数码消费性,人员可能要发生转移。
《中国企业家》:您的商业偶像是谁?
蔡明介:王永庆。他是真正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