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振兴产业,沿着进一步市场化、进一步向完善市场法制基础的方向推进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吴敬琏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要总结这30年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最近讲得很多,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市场化的改革和与它相配套的其他社会、政治的改革。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还要总结,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冲击?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经济体系存在许多缺陷。那么这些缺陷的根本点在哪里呢?在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方式。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就仿照苏联的模式,采取了一个由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一模式的毛病已经充分暴露了。它造成了资源的短缺,环境的破坏,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过慢、贫富差别过分扩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问题显得并不那么突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用开放来弥补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缺陷,就是说用出口的需求来弥补内需的不足。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经济体系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储蓄率过低。于是,就利用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元主导世界货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借债,来维持一定的投资率和高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其实利用了世界金融体系这个特点,用鼓励出口的办法来振兴实业。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出口高速增加,出口的需求支撑了整个9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到了21世纪,这种做法的潜力已经发挥殆尽。就像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一样,当它们有效地采取了这种出口导向政策10年、15年、20年以后,就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出口外贸的条件恶化。这些跟我们过去旧的发展方式相结合,就出现了一种情况,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贱。我们费了很大的劲,但是赚不了很多钱,而资源、环境的状况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下去了。
在这个时候,应该进一步推进改革。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对外经济关系上,要实现进一步的市场化。要强化竞争,要提高经济的效率。所以,在第九个五年计划里面就规定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这个转变依赖于改革的推进,依赖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最近10年左右,进行得不够快。所以,到了2004年、2005年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叫做货币超发,或者流动性泛滥,资本市场泡沫逐步形成,到了2007年就出现了通货膨胀。这样一些经济迹象都表明,虽然我们内外失衡跟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好相反,他们是储蓄率太低,我们是储蓄率太高;他们是消费率太高,我们是消费率太低。可是,这两种相反相成的体系造成的问题是一个,就是金融体系里面泡沫太多。所以,内外这两种矛盾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我们现在应付世界金融危机上困难很多,企业的经营上困难很多。
如果能够认真地总结经验,我想冬天已经到来,春天确实就不远了。可以想一想30年前的状态,那时经济状况比现在差得多了,整个经济都濒临崩溃了。但是,为什么在这30年中国就变成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了呢?就是因为30年前,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认真总结了。解放思想,寻求救国的道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经过这30年,中国就整个改变了面貌。我对未来30年能够开启一个新的局面,是充满信心的。
我们要克服困难,开启新的局面,关键的问题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又要依赖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现在大家议论得比较多的,是政府在宏观经济上用4万亿投资来稳住经济的大局。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是一种短期的调节。要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振兴产业,沿着进一步市场化、进一步向完善市场的法制基础方向推进改革,我相信新的30年更辉煌的局面,是一定能够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