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认为,国开行可能并购一家国内的商业银行,以规避不可吸收居民存款的约束
文 | 本刊记者 蔡钰
在2008年结束之前,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终于得以正式挂出。由此,国开行得以脱离政策性银行身份,按资产规模位列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之后,成为中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但变身之后的国开行,在真正意义的商业之路上走出了多远?短期内似乎还看不到乐观的答案。
这次转型被银行圈概括为“转制不转向”。银监会的公开声明表示,转型后的国开行股份有限公司仍将主要从事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
作为佐证,在转型后一周之内,国开行就延续其一贯的“开发性金融”理念,分别与马鞍山市、大连长兴岛、黄山市签署了资金规模巨大的融资合作文件。接下来,马鞍山市从国开行得到的开发性金融扶持将达到397亿元。国开行将在近期就为长兴岛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建设规划提供6000万元的技术援助贷款;未来3年,长兴岛在基础设施行业的项目总投资将达到457亿元。而在与黄山市政府牵手的开发性金融合作中,国开行承诺提供的42.7亿元融资,将用以支持建设黄山旅游业。开发性金融——用国开行自己的话来解释——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
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亚太区主权与国际公共金融评级的联席董事陈锦荣告诉《中国企业家》,在成为综合性商业银行之前的过渡期内,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将逐步发生变化。“然而,至少在2010年底前,国家开发银行仍将与中央政府保持着不同于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的紧密联系。”
12月21日召开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国开行业务发展局局长刘勇表态称,国开行将考虑支持台湾基础建设,还将尝试在台湾建立分支机构和参股岛内金融机构。而12月19日香港特首曾荫权来京述职后的媒体发布会里,在介绍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14项措施当中,也包括了国开行将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意图。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国开行涉足港台的举动的解读里提到了这是“政策性色彩的帮助”。“香港和台湾在国际金融危机里受到的影响比大陆深,受到打击比我们大,经济恢复的压力也比我们大。所以中央政府可能会考虑对他们进行带有政策性色彩的帮助。”
转型后的国开行仍是不被允许吸纳居民存款。为了照顾其资金来源需求,银监会决定将国开行所发的人民币债券的风险权重在2010年底以前仍维持为零,而即便是2010年以后,其风险权重也将由银监会另行研究确定,而非简单套用商业银行债的20%标准。这样的表态也给予了国开行将金融债零风险权重待遇延长到2010年之后的灵活性。陈锦荣认为,很可能国开行的商业化流程的时间表将会有所延迟。基于这一判断,标普不打算调整目前对国开行的主权级别的信用评级。
目前标普对国开行仍采用的是政策性机构的评级方法,随着开行商业化改革完成时间的进一步明朗,国开行才会作为商业银行被授予评级。但即便采用了新的评级方法,标普对国开行的信用度评估也可能没有变化。
不过,在继续发债的同时,国开行已经在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以应对终将到来的政策庇护的消失。郭田勇分析说,除了设立网点,国开行还可能并购一家国内的商业银行,以规避不可吸收居民存款的约束。“正好现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憋在手里,出不去。”
去年9月,当时尚未退休的国开行原监事会主席朱元曾告诉记者,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意味着改革才开始起步。“离(改革)完成还远着呢。”朱元说,“挂牌了意味着股份制公司刚刚建立,要运行一段,经过下一步几年的努力,还要募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