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二部分 当崩溃来临,出路在哪儿 第四



     在最初组建FDIC时,美国政府为它杜撰了一个无限美好的使命:保护普通美国人,避免他们因银行的贪婪而失去自己的救命钱。1934年,当FDIC开始经营时,规定可保险的存款额仅限于2 500美元。按照2010年的美元购买力计算,这笔钱相当于4万美元。假设你在1934年把一笔超过2 500美元的钱存入银行,如果你足够精明的话,最好还是对银行的安全性做一番调查。

  但政府马上就开始提高保险限额,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到1935年,纳税人的存款保险上限已增至5 000美元(相当于2000年的8万美元)。最终,存款保险上限变成了10万美元,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这个数字再次飞涨到25万美元。

  按不变美元购买力计算,被保险的存款限额增加到最初的6倍。于是,FDIC也从保护普通存款人摆脱贫困的工具,变成了一种让存款人不再顾虑银行安全性的担保。

  这样的变化很重要,因为它让FDIC失去了原有的托词。FDIC乐此不疲的救助带来了道德风险,让存款者和银行都对银行的高风险行为麻木不仁。但是在对存款保险设置较低的上限时,这种道德风险也会相对较低,因为普通投资者或许不关心银行做什么,真正有影响力的客户是大额存款人。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存款面临威胁,而且这些大额存款人也恰恰是最容易让银行倾听其声音的人,因此,他们更有可能主动“监管银行”,确保这些银行不至于放荡不羁。

  摆脱了对银行挤兑的担心,又不必考虑投资的稳健性,市场的力量只会让银行走向一个目标: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只有在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时,银行才能为储蓄账户支付更高的利息,但只有承受更高风险,银行才有可能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投资者,如果能坚持安全第一,你就能让所有人望尘莫及。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二部分 当崩溃来临,出路在哪儿 第四
  即便存款高于FDIC设置的存款上限,大额存款人的存款也不会遭受损失。例如,当WaMu(华盛顿互惠银行)在2008年破产时,FDIC出手相助,接管了这家银行,然后又以大幅折扣价将该银行转手出售给JP摩根大通,最终,WaMu的所有存款人都秋毫无损。超低折扣价迫使FDIC私下为WaMu的大额存款人提供巨额补贴,而且补贴金额远远超过FDIC对外公布的保险上限。于是,WaMu的高风险行为(对次级贷款的巨额投资)并没有阻止人们继续在这里存款,至于FDIC超乎寻常的临危救难行为,自然会让未来的大额存款人不再担心银行的稳健性。

  在金融业,各公司实施高风险行为已习以为常。还记得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储贷危机吗?祸源是FDIC的双胞胎兄弟——联邦储蓄与贷款保险公司(FSLIC)从事超高风险业务,而它同样是“新政”下的产物。道德风险招致了过度冒险行为,而结果就是747家储蓄贷款机构被停业,损失金额高达880亿美元,并引发国会诬陷5名美国参议员和白宫发言人的丑闻。

  此外,由于银行不必再担心挤兑,也就没必要保持适当的准备金。这就使银行发放远超过正常水平的贷款,银行在增加贷款和维持低水平准备金时,也无须权衡风险与收益了。尽管增加贷款有助于银行提高盈利水平,但也会令其付出代价:银行体系不再稳健,破产风险陡增。在没有FDIC的情况下,竞争压力迫使银行必须保持适当的存款准备金。一旦储户对存款的安全性丧失信心,就会恐慌性挤兑,并摧毁银行最宝贵的资产——声誉。但是存在FDIC的情况下,银行就不再有这样的顾虑,而遭殃的则是整个银行体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087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第二部分 当崩溃来临,出路在哪儿 第四》为网友酒醒梦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