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上得网来,看见警警和察察联袂而至,冲着我念动真言。念诵完毕,两人同时向我敬礼,在我严肃地还礼后,消失于屏幕左侧。我急忙扭头观瞧,害怕两人不慎从电脑中流出。
这时候,一行大字涌入眼睛:《财政部官员:09年不能再提减税 减税是馊主意》。我很震惊,失手把“C”、“O”、“A”三个键硬生生抠了下来。按理说,作为2008的过来人,绝不应该如此行为失度,这只能有一个解释,我已经经不起一点儿风吹草动了。
首先,这题目太刺眼,不大像官员用语。按照惯例,怎么也得说“减税不符合中国国情”、“减税不是硬道理”吧?本着热爱思考的好习惯,我发现这一用语体现了该官员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既然国家主席的讲话已经由于使用“不折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下级官员如何还能再继续板着脸做八股文章?官员直抒胸臆的传统自去年始,今年一定会发扬光大。鉴于此,作为一个从小在胡同儿里长大的孩子,我有更传神的词汇奉献。
还是题目。“不能再提减税”。从官员嘴里说出来,“不能”跟“不许”也差不到哪儿去。税收本来是纳税人自愿缴纳用来购买政府的服务的,纳税人觉得这个价格高了为什么不能提?当然,如果你热爱思考,就会发现,该官员自有其逻辑自洽处。
其次,减税不减税,并不是一个只有在经济危机时才能被提起的问题,它与税负是否过重直接相关。最近学习了一下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出品的《拒绝掠夺,从税开始》,明白了税分明暗两种。从明处说,咱们不算世界最轻也差不太多,从暗里讲,加上税收之外的各种行政收费、“垄断税”、“腐败税”,也还没赶上瑞典之类国家百分之五六十税率的水平。关键是在“净税”,就是政府收走税后有多少花在了它自己身上。按照传知行的数据,中国政府自身花掉了一半以上,而美国和瑞典等国在10%到20%之间。
大道理明白了,再看看该官员的论据。“增加消费需求,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才是目前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减税、刺激企业投资,最终只能是生产的增长,而经济的发展,最终还要靠消费拉动。”如此说来,增加消费需求,难道是要给低收入者发钱吗?四万亿全部分给这些人,消费需求想必会旺盛一个阶段。这笔钱显然不是这么分配的,它是政府用来投资的。这就变得有点儿奇怪,政府投资就能拉动消费,企业投资就“最终只能是生产的增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出小品演员蔡明引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台词)如果你说政府投资是刚性的,那么,去年那么多自杀的企业家是怎么回事啊?市场经济搞啊搞了这么多年,我的脑子好容易从“有计划按比例”转向了“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怎么?又要往回走?人生能经得住几回折腾?
新年伊始,馊字当头,一吐不快,再吐难受。幸甚至哉,无伤我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