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就像发疹子一样,一年总要来上几回,并且你永远没法免疫。
今年2月13日晚上,我在新光天地边上的一家普洱茶馆和汪潮涌聊天。问起2月14号的安排,他期期艾艾地说,当然是和朋友家人一起过啦。过了一会他又说,当天晚上在华贸有个珠宝品牌的商业派对,苏菲·玛索要来参加。“我上一次看她演出还是007呢。不过,她可真算是大众情人了。”
回去的车上,我坐在他左边,我们之间隔着一个白色的香奈儿纸袋。我善意地揣测,那是他送给李亦非的情人节礼物。我没好意思问里头装的是什么,可我知道,有一年情人节,他从杭州快递了66朵玫瑰花给李亦非,还附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第二天,我的同事去采访王均金。他说他全天的安排就是陪老婆逛街,然后她爱买什么买什么,他买单。其实王均金忙得很,过去几个月来,他一直奔波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处理奥凯航空的停航问题。之所以如此慷慨,那是因为2006年情人节的惨痛回忆。当时均瑶集团成功完成谈判,控股奥凯航空,王均金从北京飞回上海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又继续在公司开会到凌晨四点多。这当然引起了太太的不满。
我相信,这样一份情人节礼物仍然没法叫所有女人满意。所谓礼物,它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象征物。它不仅象征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怀,还象征着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了解。王均金的情人节礼物恰恰缺少了这点了解,因为他拿不准自己太太喜欢什么。
然而,要细致入微地了解另外一个人,洞悉心意,那简直太难了。要送对礼物,那简直是种莫测的巫术。我所知道的最糟糕的情人节礼物名单是:菜谱、电冰箱、被装在垃圾筐里送到公司前台的玫瑰花,还有一台巧克力外壳的XBOX360——传说那是比尔·盖茨送给梅琳达的。
尽管如此,礼物还是极其珍贵的东西。它是我们惟一永远无法凭借个人的努力而得到的东西,只有别人真诚赠予我们的东西才算是礼物。因此,有两种行径殊难容忍。英文里叫做Regift和Indian Giver。Regift,顾名思义,就是把别人送你的礼物转送他人。这样的礼物叫人尴尬,因为世界并不是为你而准备的。Indian Giver,指那些送了别人礼物却还老想要回来的人。这词的虚伪不止在行径本身,还有那种往印第安人身上泼脏水的种族歧视。
刘易斯·海德在《礼物:想像和财产的情感生命》中批判这种残忍的礼物。他说,人际关系的核心不是金钱,也并非权力,而是表达人对人关爱的“礼物”,是为“礼物关系”,可惜国家万能和市场万能的剧烈摇摆败坏了礼物关系,把它变成了彻底的金钱关系。他还说,要能激发别人的艺术灵感、促进别人的艺术创作,那也是一种礼物。比方说,你看了这本关于礼物的书,下次礼物能送得更合适点,那么这本书就是作者送给你的礼物。
不过我仍然认为,对于女人来说,最好的礼物既不是玫瑰花,也不是信用卡,而是真诚的交谈。礼物的最高境界是那句诗:“我什么都给你,只要你要,只要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