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从2003到2007年,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就像是在水缸里把一个皮球往下按,稍微松点劲经济增长率就会从11%-12%窜到14%-15%,现在则是在水泥地上拍皮球,稍微少使点劲增长率就会从8%落到5%-6%。
更麻烦的是,如果皮球拍错了地方,拍到了沙滩上,就会出现使再大的劲球也拍不起来多高的结果。这种情况恐怕已经有了端倪,比如十大产业振兴方案出全了以后,中国股市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下去了。因为这些振兴方案的背后始终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疑问:在经济已处于全面过剩的背景下,立足于刺激改善供给的产业振兴方案,会提供出一个保8的持续的经济增长拉力吗?
同时,外部经济因素的恶化也会不断向中国的水泥地上撒沙子,不断对冲中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刺激力度。所以,去年考虑的刺激方案能保今年的8,到今年初看就只能保6,到下半年看保5可能都有困难了。
世界经济危机将长期化
我们始终对次贷危机会演变成一场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世界性严重经济衰退的前景没有足够认识,去年下半年以后虽然有所警觉,但总的认识仍然明显偏于乐观。典型的情况是,在考虑今年保8计划的时候,出口增长率是按增长10%预想的,所以保8的潜台词就是,危机到2008年已经走到头,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所以所有的经济刺激计划都是从短期安排出发的,是基于短期内的宏观需求扩张和能激奋人心,而不是立足于一个中期乃至长期性的世界性经济萧条,从而采取战略性的扩张内需措施。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说过,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将可能长期化,特别是美国经济会走出大“L”型。如果大家都这么看,就不会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
如果把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看成是一场全球性大萧条的序幕,那么今年才是正剧的开场。这场萧条大戏应分成三幕:一幕是企业倒闭潮;一幕是金融机构倒闭潮;一幕是居民消费与全球贸易萎缩潮,这三场戏交替循环上演。
我在以前的许多文章中也曾多次指出,发达国家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之后,其国内的部分物质产业能够继续生存而没有外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产业资本也跨足虚拟经济领域,用虚拟经济的盈利来补实体经济的亏损。现在虚拟经济垮了,实体经济不仅无法靠虚拟经济输血,反而由于受金融机构追债要被抽血。
例如通用汽车在2005年来自其金融子公司的利润竟高达80%,通用电气来自其金融子公司的利润也高达一半左右。“二通”一个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一个是世界最大的电气生产商,前者已到了要寻求破产保护的边缘。通用电气则正和政府协商贷款担保计划。这两家是美国物质生产企业的典型代表,通用汽车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破产,而且会有一大批生产、流通企业在今年相继破产,从而使今年成为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危机转化的标志性年份。
这场金融危机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不良金融资产高度集中于衍生金融领域,总值大约有800万亿美元,而且绝大部分是柜台外交易,所以高度不透明。如果透明,由于参与交易的金融机构都大量持有其它金融机构的衍生金融品合约,就可以像清理三角债那样进行互相对冲,最终的亏损可能只有几万亿美元。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新世纪以来全球贸易逆差的累计值大约是3万亿美元,这3万亿美元是被发达国家用金融商品向发展中国家换取实物产品被消费掉了,在发达国家就表现为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投放的消费贷款在金融风暴爆发后的坏账损失。但是这3万亿美元坏账在金融机构中是怎样分布的现在谁都不清楚,只能等清算高峰来临时才会曝光,而这个曝光过程必然会以大批金融机构相继倒下去为代价,最后剩下来的,只能是那些持有现金多与合约到期晚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已经向银行系统注入了超过1万亿美元资金,相当于向货币市场提供了超过12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股市、债市和票据市场仍然在萎缩,因为大家都在拼命的储备现金以应付清算高峰。
实体危机的爆发与金融危机的深化都会严重打击发达国家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在美国,居民储蓄率去年12月已提升到3.9%,今年1月份又继续大幅度上升到5%,同期失业率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8.1%。居民少花多存必然会引起进口减少,因为美国每年所消费的物质产品已经有45%要靠进口。去年7-11月美国的进口萎缩了12%,今年1月又萎缩了16%,同期内欧盟和日本也因经济恶化而出现进口大幅度下降情况。
城市化,中国惟一的“水泥地”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目前还远没有到达高峰,而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修复也必然需要很长时间,萧条不会在中期内结束,甚至有可能长期化。因此,从外部撒向中国水泥地上的沙子就会越来越厚,比如今年出口很可能是负增长10%甚至更多,会大大低于我们所提出的保8对出口增长的要求,如果不显著加大刺激措施的规模,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皮球就会跳不起来。
加大刺激力度是用更大的劲拍皮球,还有一个在哪儿拍的问题。家电下乡、刺激消费、加大社保和搞产业振兴方案等,我看还是拍在了沙地上,至少是有层薄沙子。比如,家电下乡是想刺激农民消费,但两千万民工失了业,在岗的农民工收入也在减少,能刺激的就只是农民把储蓄拿出来消费,而在农民家庭收入预期下降的背景下,正常的反应本应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因此是不可持续的。
在当代中国,能使经济彻底走出萧条阴影的惟一“水泥地”就是城市化。在人均GDP3000美元水平的阶段,世界平均城市化率是55%,东亚地区是75%,而中国直到今天非农人口只有3亿人,加上已长期定居在城市的人口,估计也只有4.5亿人,城市化率刚过1/3。
在本轮投资周期中,累计投资有63万亿元,其中85%以上是投在城市,而同期城市人口只增加了1亿人,即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就要吸纳50万元投资,同时农村与城市人均消费相差了3倍还多,所以增加城市人口就是增加投资和消费。如果考虑在十年内把中国的城市化率提升到2/3,即把城市人口增加到9亿以上,就需要增加250万亿元,这就是中国的“城市化欠账”,相当于去年投资额的15倍,而且绝不会造成供给过剩,只能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协调和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因此,如果把刺激经济的措施从战术性的转变到战略性的,选择了城市化这个突破口,就等于是把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皮球放在水泥地上拍,而且还给它充了气,使它自己就往上跳,从而在全球经济面临长期萧条的时候,为中国经济注入一个持续扩张的高增长动力,成为至少是未来5年内世界经济的惟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