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此编发的是日本作家五木宽之于2009年2月发表在日本杂志《中央公论》上的文章。虽然文章探讨的是日本现状,但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作者对当前世界的一种看法,值得推荐给中国读者借鉴。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这并不是指由于美国的“次级贷款”导致的金融危机。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经济不景气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人们最终总会设法让其恢复,出现再循环。
但是,当今世界的人们普遍存在一种难以名状而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称“灵魂危机”,无论是美国、欧洲、亚洲还是伊斯兰国家莫不如此——这种病状恐怕不是用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治愈的。我把这种至少50年才出现一次,也许是自文艺复兴以来500年才出现一次的现象,视为全球性的大转变;把这种变化称之为从“骚动的时代”向“阴郁的时代”的转变。
从“骚动的时代”到“阴郁的时代”
首先来回顾一下日本是如何转变的。
二战后60年来,日本几乎一直在这个“骚动的时代”中狂奔。战争刚刚结束时,日本的确是一贫如洗,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创伤。然而,那时人们的目光却是炯炯有神,这只要看看当时的老照片便可一目了然。何以如此?因为那时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民主主义、和平国家、经济增长、技术立国、男女同权等各种理想和希望。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给日本带来的特需,把日本推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曾几何时,新干线建成了,东名高速通车了,东京奥运会开幕了,东洋魔女名扬天下了,1亿日本国民逐渐狂热起来了。随着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的举行,以及美智子皇妃的出现,日本皇室也开始青春焕发。
当时的政治家也无不充满活力,远非今日的政治家可比。无论是池田勇人首相承诺并实现的“所得倍增”计划,还是田中角荣首相提出的“日本列岛改造论”,其雄心壮志无不让人佩服。
然而,这一势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而宣告结束。
从“骚动的时代”向“阴郁的时代”的转变,使日本社会的整体形象日益黯淡。从政治家来看,与当年的池田以及田中相比,无论是安倍首相还是福田首相,都只能称之为“阴郁的政治家”。本来应给社会带来娱乐气氛的体育界,如今更是一派阴郁潦倒的惨状。专业棒球队在北京奥运会大败而归,眼下正在相互推卸责任。作为国技的大相扑界则是丑闻不断。
日前,我在京都的书店里发现,眼下的畅销书都是与《蟹工船》同类的《贫困大陆非洲》、《贫困之角》等书籍。书店是反映社会意识的晴雨表。可以说,这些书成为畅销书表明了日本国民对未来的不安心理已经达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
从“骚动”向“阴郁”的转变并非仅仅局限在日本。从世界角度来看,以“9·11”事件为导火索,世界也开始步入“阴郁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种以轰炸机和坦克为代表的、急风暴雨式的“骚动型”大规模战争已经过时了,恐怖行为和游击战成了当今时代战争的主体形态。这是一种看不见对手、也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让人疑心生暗鬼式的战争。战争的形态也从“骚动型”变成了“阴郁型”。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了遗传因子之后,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的医疗技术迅速提高。然而,美国3年前的调查数据显示,与西方现代医疗技术相比,美国人更钟情于曾被视为不科学的民间疗法,认为后者不损伤身体更利于养生。因此,美国人用于后者的费用已超过前者。如果把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西方医学称为“骚动的医学”,那么就可以把与此相对应的民间疗法称为“阴郁的医学”。
再看看经济领域的价值观变化,同样也体现了“阴郁”的侧面。以往的“开发”、“增产”等观念正在被“缩小”、“珍贵”等观念所取代。
总而言之,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战争、医学,整个世界都在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骚动”状态向黯淡的“阴郁”状态转变。
日本要有走下坡路的“觉悟”
如果用登山来比喻的话,今天的日本(世界亦然)可以说已开始步入下山之路了。在谈到登山时,人们往往只想到“攀登”的过程。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只有攀登到山顶,然后再顺利下山,才可称之为一个完整的“登山”。
《平家物语》中有一句名言:“盛者必衰”。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具备这种“觉悟”。业已步入衰退之途,却硬要将其变成上升之势,这是一种错误观念。也许数十年或数百年之后日本会重新形成上升之势,但这种态势的形成与否并不取决于当下如何努力。因此我主张该“断念(放弃)”时就“断念(放弃)”。日语中“断念”这个词有“首先弄清事实真相,再做出决断”的意思。因此,“断念”不是绝望,而是放弃幻想,直面现实。
今天,我们应在具有直面衰退这一觉悟的基础上,谋求一种“小而精”的发展方向。昔日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曾以无敌舰队称霸世界,由于海外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国王甚至可以告诉国民不用再劳作了。如此骄傲的国家,如今怎样呢?你到当地去旅游就会遇到一些少年主动过来给你擦鞋。但是,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还是希腊,都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它国的轻视。大潮退去之后,这些国家如今都在悠闲地品味着各自的艺术和文化。
我认为,如今日本也要走这条路。具体来说就是:要放弃继续谋求经济高速增长,放弃在亚洲当头的目标;谋求成为让世界尊敬的小国。因为人口的减少和经济实力的衰落已成为无法避免的现实。至今仍有很多日本人迷信本国的制造业实力。然而,作为小国的日本,今后要以制造业来与它国一争高下是不可能取胜的。无论是从劳动人口的角度还是从心灵手巧的程度来看,日本都不可能胜过中国乃至其它亚洲国家。因此,日本只能通过提高文化这一无形物的附加价值的方式,来谋求成为在智慧上受人尊敬的国家。这才是日本的发展方向。
“万物有灵论”的回归
面对“阴郁的时代”,今后世界需要的,恐怕将是日本佛教中所说的“草木国土皆可成佛”、“山川草木皆有佛性”的思想,也就是万物有灵的思想。敬畏山川,祭祀神灵这种“泛灵论”一直被视为原始人未开化的宗教意识。然而,要想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就需要这种“万物有灵论”。宗教的历史不过5000年,而其背后却是长达50万年的万物有灵的历史。
亨廷顿先生曾预言,今后将出现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对立。尽管我并不完全相信亨廷顿的预言,但从两种文明对立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日本人这种被视为神佛混淆的、“神”与“佛”共存的观念,是非常珍贵的。在只承认自己信奉的神灵而排斥其他神灵的“一神论”教徒(如基督教)之间,无法实现相互融合,没有妥协的余地。这正如历史上十字军现象所表明的那样,最终只能诉诸武力,导致战争的爆发。
这就需要在自己崇拜一神的同时,并不否认其他神灵的存在这样一种观念。日本的净土真宗虽然也是信仰阿弥陀如来的一神教,但却不否认大日如来或观音菩萨等诸佛、诸菩萨。这就好像自己的母亲虽然只有一人,但不能否认别人的母亲也是母亲一样。
我认为,正是这种明治以来一直被视为落伍的多神论思想观念,才可能成为日本为今后的世界做出贡献的思想。只有把这种草木皆有佛性的泛神论观念与神佛混淆现象中的合理部分抽象出来,使之磨合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日本才有可能成为能够为21世纪之后的世界提供一种文明选择的国度。
迄今为止,日本的流行文化过于浅薄。能乐、歌舞伎以及茶道虽也能够体现日本特色,但我更主张重视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日本思想。这样才能引起世界的关注,得到世人的尊敬。
在当今时代,宗教意识可以发挥某种制动系统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无论日本还是美国,人们的宗教意识都日益淡漠了。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美国人原有的“敬畏上帝”的意识崩溃所造成的,也可以说是对美国人那种傲慢的惩罚。
我并不是在向读者灌输宗教意识,如果时代需要这种意识,那么日莲、空海、法然、亲鸾(均为日本历史上的佛教人物)定会再次出现,我只是想说宗教意识是与生俱有的,并非因其教理或思想而发展起来的。同样,伟人的出现也并非全是自我奋斗的结果,而是时代的造就。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如《蟹工船》成为畅销书一样,是个地狱般的时代。《蟹工船》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要下地狱呀”。如今的日本有“贫困地狱”、“差别地狱”、“医护地狱”,可谓地狱遍布。谁又能把心灵饥饿的日本人带出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