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听起来,软件巨头微软要收购新浪,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
4月14日,来自境外的消息称,微软可能会收购新浪。微软在中国收购一家门户网站的价值何在?新浪不仅在业务上难以对微软做出太大支持,更重要的是,即使双方有此意愿,收购要获得中国监管部门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场“微新”联姻则更像是一场公关造势。正值新浪多事之秋,按惯例,公司将在5月中旬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此前,新浪已发布了业绩预警,这将会是一份极为难看的财报。新浪迫切需要给投资人讲个新鲜的故事,以提振信心。
收购分众原本是新浪给出的一个故事版本,不过资本市场对两者的整合并不乐观。4月13日,新浪股价收于27.18美元,低于合并消息公布前的29.24美元,而同日分众的股价6.99美元,低于此前的10.98美元。而同期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股价却普遍上涨。分众的巨亏、降薪等各类利空消息已频频见诸报端。此刻抛出微软收购,至少可以暂时转移外界注意力。传闻披露当日,新浪股价上涨3.94%,收于28.25美元。
微软和新浪也并非无风起浪。但如果微软并非寻求控股权,而是入股新浪,就另当别论。而且,此前双方也有探讨合作的契机。一个月前,新浪就与微软刚刚宣布了针对IE 8进行合作。
老谋深算的微软不会做出像新浪合并分众那样让外界“看不懂”的事情,双方如果进行股权合作,必然要有其商业逻辑。
从新浪角度来看,选择微软显然不会是为了钱。虽然微软很有钱,但新浪手里的现金同样宽裕。如果微软手里有新浪会看中的资源,那很能是MSN中国。这是微软手里的一张好牌。不过,虽然即时通讯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已经被腾讯充分证明。MSN在中国获得了数量可观的白领用户,从而成为腾讯在该领域的惟一劲敌。拥有了MSN,新浪的故事有望被彻底改写。过去几年新浪削减多元业务,专注于媒体,其恶果在金融风暴来临时被充分放大。在传统三大门户中,以广告收入为主的新浪受到的冲击最大。
而微软在中国却没有用好MSN这张牌。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2009财年第二财季,微软在线服务业务部门营收为8.66亿美元,运营亏损4.71亿美元,亏损额远高于上年同期的2.47亿美元。虽然MSN在中国形势喜人,但即时通讯在美国不是一个主流的商业模式,而微软又极难赋予区域管理层改变策略和产品的权利(看看微软产品在中国市场改变定价之艰难)。
于是我们看到,与腾讯QQ相比,MSN本地化严重不足,产品在防病毒、传输文件等功能上近乎原始。其结果就是,MSN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一直扮演守着金矿乞讨的角色。虽然和腾讯一样通过弹窗向白领们推荐着新闻,MSN门户业务在影响力和广告收入上却乏善可陈。
2007年,持有MSN中国50%股份的联和投资就欲将其股份售予九城,不过最终没能如愿。为规避政策限制,2005年5月,微软与联和投资成立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即MSN中国),双方各持股50%。因此,微软如果能够找到更懂中国互联网的人来打理这个摊子,同时还能分享到未来的成长,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新浪看起来正是这样一个选择对象,它具备将用户和流量变现的能力。这并非天方夜谭。2005年,孙正义、杨致远和马云就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雅虎则得到阿里巴巴股份。同样的模型复制过来就是:新浪收购MSN中国,微软则参股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