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第一届G20全球峰会去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后,第二届峰会于4月初在伦敦举行。峰会成员国除新增的11个国家(即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欧盟委员会)外,又新加入两个欧洲国家和一个亚洲国家(即西班牙、荷兰和泰国)。此外出席峰会的还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首脑,联合国秘书长,以及非盟和东盟的领导人。
两次峰会的举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有些国家首脑未出席,本届峰会仍是史上包括国家首脑最多的会议,理应被称为“全球”峰会。但遗憾的是,是经济危机这场全球灾难促成本次会议的召开,但既然开了这个先例,全球管理将与从前不同。
华盛顿和伦敦峰会反映在当代世界权力结构多极性质前提下地缘政治的转变,同时也说明它并非如人所期那般与过去决裂,也因此无法组成未来坚实的管理基础。
当今全球变革的历史走向和发展活力令人敬畏。正如中国央视热播一时的连续剧《大国崛起》中所描述的,必须追溯500年前的历史才能深刻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随着罗马帝国的瓦解,欧洲进入史学家所谓的“黑暗时代”,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仍在亚欧大陆保留着弱小而模糊的残余力量。历史的推动者曾经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蒙古人以及中国人,但随着葡萄牙海上帝国在15世纪末的崛起,欧洲力量蓬勃发展。随着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以及奥匈帝国的陆续出现,欧洲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以及文化上都领先于整个世界。
欧洲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顶峰(1900年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5%,而今天欧洲人口比1900年的一半还要少),但欧洲的繁荣在上个世纪中叶彻底结束。1914年到1945年,欧洲一直处于战火之中,包括边境战争、内战(如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以及革命战争(最大的革命战争是1917年的俄国革命战争)。据估计,这一时期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达6000万。
可以说,欧洲曾经自杀过,但非常幸运的是美国不仅能承担起世界领导者角色,还在战后着手欧洲的重建和复兴。1945年后,跨大西洋联盟组织给欧洲带来了暂时的安宁,且为正在走出伤痛的其它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很多国家纷纷脱离了欧洲殖民者的统治。
过去20年,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复兴以及诸多所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格局已完全改变。尽管欧洲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也能保持其竞争地位,但它也只是众多参与者之一,且单个的欧洲国家已退出了舞台中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伦敦峰会的反常之处在于,峰会上各国(中国、印度、印尼、巴西、美国、加拿大、土耳其、俄罗斯等)代表仅一位,但有超过七位代表是来自欧盟国家(即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西班牙以及欧盟委员会)。此外,在其它组织中欧洲成员也占很多,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及世贸组织。原则上,每项欧洲贸易政策只需一位欧洲贸易专员,但欧盟所有的成员国都在日内瓦设有各自的世贸中心办事处。
欧洲单一的民族国家曾在全球中保持竞争地位,欧盟也曾不断承担起在世界竞争中的责任,但这些都是过去的写照,并非当前现实的反映,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全球管理未来发展的阻碍。为了欧洲和世界的发展,这些反常因素应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