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了第1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携手抵御全球金融危机、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等主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双方特别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以推动双方贸易投资的持续增长。
从2007年开始,欧盟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进口需求的萎缩是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但我们并不认为,欧盟领导人在G20伦敦峰会以及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作出的承诺就能够从根本上防范贸易及投资保护主义。相反,未来中国出口商品以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在欧元区遭遇更大的阻力。而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欧元区未来的增长前景非常黯淡,经济不景气自然会导致欧洲民众对外来竞争者的更大怨气,同时政客将利用这种怨气来疏导、转移选民的不满情绪。
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09年与2010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2%与-0.4%,远低于美国的-2.8%与0%。为什么尽管次贷危机爆发于美国,但对欧元区经济的创伤却甚于美国呢?
原因之一,欧元区出台应对次贷危机的宏观政策的时机,显著滞后于美国出台救市方案的时机。同时,欧元区救市方案的力度也显著弱于美国救市方案的力度。例如,由于对通货膨胀有着更深的恐惧,欧洲央行在降息时机与频率的把握上严重滞后于美联储,这加深了欧洲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短缺与信贷紧缩。再如,由于欧元区国家必须遵守《增长与稳定公约》的限制,这直接制约了欧元区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G20伦敦峰会上,美国试图敦促欧元区国家采取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在德、法的反对下功败垂成。又如,迄今为止,欧元区都未能出台一个跨国的财政刺激方案,欧元区各国更愿意各自为战。这一方面导致欧洲金融机构不能及时获得足额救援,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欧元区本次经济衰退的程度。
原因之二,和美国相比,欧元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德国等国家,事实上人口增长率已经持续为负。尽管最优货币区要求取消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然而在欧元区内部,尤其是西欧国家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在劳动力流动方面依然有严格限制。这就造成西欧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以及社会保障压力沉重的局面。尽管美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其移民政策相对宽松,此外还有大量的西班牙裔人口从管理松散的美墨边境偷渡进入。大量青壮年移民的进入降低了美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使得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保持了生气。
原因之三,欧元区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与美国相比,欧元区国家很难在关键时刻形成集体行动。一方面,德国、法国这两个大国主导了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如果欧元区其它小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德、法不一致,很难指望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够网开一面。货币联盟的建立并没有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生态。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原本以为加入欧元区就等于给自己买上了一套“保险”,危机时刻能够指望西欧国家进行救援。而本次危机的爆发则揭示出这种指望是虚幻的,各家自扫门前雪依然是西欧各国恪守的信条。
总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欧盟这种跨主权国家的货币联盟形成了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成功应对这种挑战,则欧元区的前途命运堪忧。我们认为,至少欧元区东扩的步伐将会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显著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