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高效能人是怎样炼成的:认真胜于能力》
认真,决定命运的生存之道 传说古代西方有这样一位哲人,每当他听到人们夸奖某个年轻人天赋过人、前途远大时,他总会追问一句:"这个小伙子工作认真吗?他是否勤奋?他是否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的确,在那位哲人的眼中,一个认真工作的青年,才是真正值得赞许的。当然,也只有碰上这样的青年,人们才应当对他的未来做些美好的预期。而那些不管有多大的才华却不认真的青年,总是无一例外地重复着那种无所建树、伤感遗憾的生活。 认真,无疑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世界上任何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靠认真努力的工作换来的。认真,仿佛是人生的"发动机",能激发起每个人身上蕴藏的无限潜能。 现代社会,是个高度注重能力的社会。能力,是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但能力从何而来?也许,列宁"一颗纽扣识人"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那是在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当时的莫斯科十分缺粮,需要派一批干部到外地采购粮食。有一位被派去征粮的干部,引起了列宁的注意。因为列宁发现,这位干部衣服上有一颗纽扣脱落了,连续三天他都没有把那颗脱落的纽扣钉上。

就是由于这么一件事,列宁很想改派别的人去采购粮食,可仅仅一颗纽扣,又似乎理由不够充分。最后,仍然是这位干部去执行任务了。然而,此人在采购粮食运到半路时,遭到白匪放火抢劫,没有?回半粒粮食。 事后的总结会上,列宁始终一言不发,一直在一张白纸上"着什么,直到散会后,人们看到纸上"的是一颗纽扣。 一颗纽扣,却以小见大,暴露了这位干部身上很多弱点。连续三天都忘了钉上纽扣,工作上也很难保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有再大的本事,也难免毁在一个"小错误"上。 并非只是生死攸关的战争年代,要求人们以百分百的认真投入工作。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严格而彻底的认真态度。很多企业的倒闭,很多事业的半途而废,都是由于大家觉得"没必要太认真"。而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他们总觉得自己"没必要太认真",对什么事都只肯使出三分力气,完成任务了事,所以总是与机遇擦肩而过,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比如,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质量总是不如日本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一语道破天机:"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也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一遍也不要了。" 一位外企的中国总裁则这样说:"中国员工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虎头蛇尾,不认真,不到位。每年,企业都不得不为员工做事马虎、不认真而损失上百万资金。"